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消费真相>

有关部门研判火锅底料 贴安全标签不一定安全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10-12-27 10:30:09
从12月中旬“火锅增香剂”“火锅红”“辣椒精”等不明添加物被曝光以来,广大消费者对这些产品是否安全十分疑虑。尽管有行业协会出面回应称“火锅企业经抽查100%合格”,但未能打消人们的疑虑。如今,消费者需要的答案是,往火锅里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安全的?记者为此走访了权威部门及人士。

  结论1

  贴有“安全”标签不一定安全

  在北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记者调查这里销售的“火锅增香剂”“火锅红”“辣椒精”等,发现几乎所有的产品标签上,都印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QS”标志,以及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号、成分和生产厂家等信息。

  “既然有了‘QS’标志,那么从理论上说,产品是合格的,也是可以使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火锅企业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说:“除非这些产品用了假冒的安全标志。”

  这位负责人有关“理论上安全”的说法十分耐人寻味。他的潜台词似乎是,在一些假冒产品时有出现的市场,消费者还得“理论联系实际”,完全相信标签上的话也是不可行的。

  事实上,即使安全标志没有问题,这些产品的“神奇”效果也让人担心。记者在现场只是拿起一瓶“火锅增香剂”看了看,手上就散发出淡淡的肉香味,没上锅煮就有肉香味,消费者自己就可以判断它的味道是真还是假。

  这些散发着肉香味的添加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在“火锅增香剂”的配料表上,除了酵母提取物、水、食用盐等,还标注着一些让人犯迷糊的物质:“增味剂、食用香精”等。

  “从标签上来看,这些产品是添加剂的复合物。”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薛毅说。他特别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出现在市场上的这些产品就没问题。标签上安全可靠的食用添加剂,也许在瓶子里就成了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工业化学品。薛毅反复提醒记者:现在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结论2

  添加剂“下锅”就是为降成本

  “就像制作100公斤饼干添加20公斤糖,工业化生产可以有效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但烹饪过程中,厨师光凭掂勺往往不能精准地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负责监管当地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的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根据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范围和用量使用,但上述人士说,对于餐饮服务环节能否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有效控制用量和范围等问题,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

  在此情况下,各种火锅“添加物”应运而生。“1斤辣椒精的‘辣味’抵得上5斤辣椒!”北京一家知名火锅连锁企业的技术研发主管王先生说。在他看来,按正常程序调配火锅底料完全不用这些东西,往底料里加这些产品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据记者了解,有关部门正对这些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研判,这项工作存在一些困难。“就像去医院体检,查了100个项目,也许漏下的那项正是有问题的。”一位行政部门负责人说:“虽然相关部门不会懈怠,但要准确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安全还不能一蹴而就。”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