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公司新闻>

搜房网为何与中介们撕破脸:业内称收费太高

来源:搜狐 时间:2014-08-18 18:13:30

  搜房网遭中介“封杀”

  5年来,搜房网的端口套餐费用从60元/月上涨到了600元/月,上涨了10倍。最近几年,中介商在网络端口支出几乎是每年翻倍,中介行业的收费标准几年都没有做过调整,市场成交总量也基本稳定,平台获利暴涨的背后是中介商的失血

  本报记者 黄烨 实习生 赵魏偞

  对于“纷纷扰扰”的房地产市场,王建华颇为熟悉。作为青建博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既参与过公司海外地产项目的建设,也亲自负责部分“刚需快销盘”和高端别墅项目的售卖,更通过诸多楼盘价格的沉浮起降,了解二手房市场的种种变化。

  但今年以来,王建华变得有些焦虑:谈到过往经历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限购令”的取消,他会眉飞色舞,暗自高兴;提到“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总体判断”时,他却收起笑容,皱起眉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发出了一句感慨:“日子普遍不太好过。”

  “不太好过”的岂止是房地产公司这个市场的上游环节。作为房地产市场买与卖两端的“中间环节”,地产中介们和依托中介们的互联网平台,同样在“咬着牙过日子”,甚至“吵起了架来”。

  日前,美股房地产家居网络平台上市公司搜房房地产网(下称“搜房网”)在上海,被包括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德佑地产、我爱我家、福美来、九间伴等在内的13家品牌中介企业组成的上海中介联盟“联合抵制”。在近日一场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中介联盟甚至宣称,“下架在搜房网的所有房源。”

  这是继今年5月杭州及6月青岛等地的地产中介后,又一座城市加入了抵制搜房网的大潮。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8月12日和8月13日多次联系搜房网,但截至发稿,其并未对采访要求进行任何回复。搜房网一位原先负责与媒体对接的人士坦言,“这件事涉及到公司的核心利益,个人既不知晓,也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给你。”随后,记者又拨打了搜房网创始人兼董事长莫天全的电话,但已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

  8月14日晚,截至发稿,《国际金融报》记者又查询搜房网手机移动端的APP应用,结果发现,德佑地产、福美来等几家宣称“下架搜房网相关产品”的中介公司重新出现在了搜房网的页面上,但暂时仍未看到21世纪不动产、我爱我家等中介机构的身影。

  “说穿了,还是利益分配问题。”对于搜房网和上海中介联盟的纠纷,一位要求隐去单位和姓名、在上海工作了近8年时间且管理多家门店的地产中介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搜房网的要价太高,中介群体们又不愿意给,因此就发生了纠纷”。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年二手房市场普遍不景气。要是搁在往年,比如,红红火火的2009年和2010年,根本就吵不起来,我们也不会较真或在乎那些‘小钱’。”上述人士坦言。

  不过,几位互联网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房地产电商模式虽然遇到挫折,但长久来看,不管是一手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根本抵挡不住“互联网思维”的大潮和“互联网化”,且在这一块,包括搜房网、安居客房地产租售服务平台(下称“安居客”)在内的数家网络平台“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安居客CEO梁伟平此前在公开场合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限购令”下的房地产市场是“非市场化的市场”,“一旦交易像欧美国家那样‘完全市场化’,包括我们在内的公司将会有更多的数据流量和交易机会”。

  风波再现

  “我不懂什么叫房地产电商,但几年前,包括安居客、搜房网、新浪二手房和超级经纪人在内的几家网站找到我们门店,要求将我们的房源挂到他们的网站。”上海宝山区和闸北区交界处的一家中介的资深员工8月12日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当初,他们刚找到我们时,一般都是免费模式。现在,除了新浪二手房等几家没做起来的网站,其他几家普遍开始收费,还不低。”

  “到目前为止,我们老板签的合同还在有效期内,因此,我每天仍会登录几家网站更新房源。就拿搜房网来说,我每天会登录上去,更新3套左右的房源。”这位“怕网上生意受打压”并坚决要求隐去姓名的上述中介员工称。

  但从今年的情况看,对于中国房产电商而言,注定“不太平”。

  今年3月,上海九大知名房产中介联手封杀安居客,这让互联网房产信息平台初现危机。公开的联合声明中,这9家中介公司对安居客提出了“取消竞价、设置消费上限、停止随意涨价、消费数据透明化、提高服务质量”等要求。为此,中原地产、宝原地产、德佑地产、21世纪不动产、汉宇地产、链家地产、福美来不动产、我爱我家等联手成立上海房产中介维权联盟,以便与安居客进行协商。

  紧接着7月30日,中文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网CEO姚劲波的一席狠话——“我要做一个平台,让中介没有活路”,又引起市场广泛争议。但很快,不到24小时,姚劲波就对外发布了1000多字的长微博,改口称,“要打击的是黑中介,不是正规经纪行业”。风波未去,长春等城市的多家房产中介8月又抱团要求与58同城谈判,“原因是58同城收费太高”。

  8月4日,事件进一步升级。包括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德佑地产、我爱我家等在内的13家品牌中介企业组成的上海中介联盟正式宣布:“即日起下架在搜房网的所有房源。”

  “我朋友在杭州做二手房。他们早就抵制了,下架只是后续行动而已。”参与抵制搜房网的13家中介公司的其中一家中介人士8月13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如果不改变现状,也许我老板将继续抵制下去。”

  对此,记者试图求证最新消息,但搜房网始终未给予答复。同时,搜房网在美国资本市场上,也没有发布任何与纠纷有关的公告信息。

  因何交恶

  那么,搜房网和中介们撕破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就是收费太高了。”一位了解房地产电商的互联网人士8月8日下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与中介的合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套餐制”,即搜房网采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收费可能高了点”;另一种是“点击收费模式”,主要是安居客采取的模式。

  据称,后一种模式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主流平台均采用的模式”,相比传统的“闷包”套餐模式,“按点击收费更考虑和保障了经纪人利益,也促使经纪人做出符合市场机制的理性行为”。

  有分析称,搜房网之所以采取套餐制,也与这家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有关。资料显示,搜房网的收入来源分为四大部分:在线广告、一手房业务、挂牌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本次争端所涉及的,就是其中的挂牌业务,即端口费。曾有人透露,搜房网对该项业务的收费,依据的是“越频繁刷新,权重越高,排名越靠前”的原则。

  为此,这5年来,从最初的60版本、120版本升级到现在主打的600版本,搜房网的端口费足足上涨了10倍。所谓60版本,也就是每天可以刷新60次端口的版本。

  上述位于上海宝山区和闸北区交界处的中介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她自己用的是180版本,“这是我用的最低版本”,收费是520元左右一个月”。8月14日,在和对口的搜房网业务员交流后,她补充介绍,截至目前,就她所在的公司而言,只有120版本了,收费在每个月300元。

  对此,中介行业的一位人士对媒体称,“最近几年,中介商在网络端口支出几乎是每年翻倍,中介行业的收费标准几年都没有做过调整,市场成交总量也基本稳定,平台获利暴涨的背后是中介商的失血”。

  但换个角度看,交恶的原因本质上是由“不公平竞争”引起的。我爱我家上海地区市场部负责人于静称,线下中介如不购买搜房网高版本的端口,房源的排名就会下沉,“现在房源采用的是公盘制,即一套房源多家中介持有,谁买的版本高,推广位就靠前。更重要的是,这种版本只负责刷新,并不审查房源真实性、中介营业资质和经纪人职业能力,完全就是竞价排名”。

  两败俱伤

  从上海中介联盟发布会公开的信息看,上海中介联盟与搜房网的纷争也可能源于“诚信危机”。

  据报道,莫天全曾许下承诺,推出让利经纪公司的“合作伙伴支持计划”。计划包括:搜房将从8月1日起全线降低高版本端口套餐价格,只保留120版本及60版本的售卖。但部分中介认为,搜房网在8月1日前向他们突击销售高版本端口套餐的行为,扰乱了上海的房产市场。同时,搜房网也没有在今年8月后降低高版本的端口套餐价格。

  对于相关指责,搜房网始终称“没有不诚信的行为”,并强调之前答应的“端口费六折优惠”一直在进行中,8月1日之后不再售卖新版本端口套餐的承诺也已落实。

  “在我看来,某些中介属于‘得了便宜,还卖乖’。”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8月12日下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7月底,搜房网出售高版本端口的行为肯定存在,但这种所谓的“不诚信行为”,仅是“买卖行为”,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以猜测,当初甚至可能是部分中介主动找到搜房网,要求购买高版本端口。如此一来,这些提前购买高版本端口的中介公司,就可以比老老实实等降价的中介公司多了竞争力,也会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薛建雄称,归根到底,这很可能是“中介联盟内部的矛盾”,搜房网面对的问题仅是“如果有人愿意高价买,干嘛不卖呢”。

  观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或不容忽视——这场纷争,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赢家。

  业内人士称,很明显的影响是,中介端口费让步,不再推出收费更高的版本,将给搜房的挂牌业务“带来重创”。事实上,8月7日搜房网的财报发布前,就遭到资本市场的看空,股价连续一周下跌,跌幅近20%。

  “端口费上涨意味着每个月要掏额外千万元的成本,下架房源就是‘以流血换平等’。”难怪一位上海中介联盟成员就“封杀搜房网”一事有颇为悲观的表态,“我们像戒毒一样,戒网。”

  楼市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不愿具名的21世纪不动产员工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了她的另一种担忧:“如果楼市继续低迷下去,我觉得中介向‘搜房’这类网络平台叫板的情况会愈演愈烈。毕竟,双方收益都不如往日了。这种纠纷和恐慌,只是楼市低迷的一个缩影罢了。”

  “确实,一线城市除外,今年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一直在低迷之中。”一位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8月14日上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不要说中介了,也不要说他们和电商平台的纠纷了,就连我们,都感觉到了跟往年不一样的气氛,即使现在不少城市的‘限购令’在逐步取消。”

  了解纷争的高端项目世袭领地的一位负责人8月11日也对《国际金融报》感慨,房地产市场“猪都会飞”的年代完全过去了,现在不少城市的楼市完全就变成了“买方市场”。

  “就现在看,某处的楼盘单个卖火了,就意味着同片区的其他楼盘要彻底遭殃,甚至可能不能回本。”这位世袭领地的负责人直言,这是市场的一种担忧。

  那么,面对不如以往的楼市,中介与网站之间,究竟怎么合作才能共赢?这件事就没有解决的机会?

  “相互妥协、相互依存、利益共享才是发展之根本。”有人乐观分析,“毕竟,线下中介离不开房产网站的流量,房产网站又少不了线下中介的房源。纠纷化解是迟早的事,但由谁走出第一步、双方将各自做出怎样的让步、事后双方的合作模式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始终是事件的焦点。”

  在薛建雄看来,既然大量客户提出了要求,搜房网一定会作出最大的让步,推出优惠政策。但这样的让步作出以后,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因为,总有中介公司会想出新的对策,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比如,向搜房网购买更多账号。“几乎可以想见,其他中介肯定又会跳出来,说这样不公平”。

  事实上,搜房网本身亦在求变。7月中旬,搜房网曾宣布以2.11亿美元入股世联行和合富辉煌,分别收购这两家中介10%和17%股权。当时,媒体是这样解读的:搜房网原来一直奉行的“在线房源点击-端口流量收费”商业模式“已触碰到天花板”,正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但这种改变同样的疑惑是:在愈发掌握话语权的同时,其他中介公司还愿不愿意与搜房网进行合作。

  趋势未改

  上述熟知房地产电商的人士认为,不管市场怎么发展,中间环节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意味着,不光是中介公司不能消失,在讲究互联网思维的今天,电商网站同样不会消失。

  一个信号是:8月14日,记者登录网页版和手机版搜房网,大致了浏览最新的房源信息。仅从上海浦东二手房的房源信息看,搜房网上显示的房源多为不太知名的小房地产中介,但也出现了福美来、德佑地产的房源信息。

  在梁伟平看来,未来市场有的是机遇,“比如,中国二手房市场的总体体量很低。中国商品房开发历史不长,目前新房交易量在整个房产市场中占比较大,未来二手房的占比会超过新房”。

  他举例称,美国新房体量与二手房体量比例为1∶9,英国为1∶8.1,澳大利亚为1∶3.5。相比这些发达国家,中国各大城市还是以新房为交易主流,“上海、广州和杭州一二手房体量比例分别为1∶0.71、1∶0.95和1∶0.49”。但按机构的算法,未来10年,二手房成交量至少增长3倍,年成交量有望从150万套上升到600万套,在房产市场中的占比达到70%。

  胡娟是三和房屋信息咨询服务部的创始人之一。从事房产中介近10年的她,几乎是看着互联网房产平台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作为一家中小型房产中介机构,三和近年来通过房地产网站达成的交易额,已和线下直接完成的交易额基本持平,且大有反超之势。

  “如果要我去‘戒网’,我一定是不会同意的。”胡娟8月12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她也曾尝试做自己的网站,但推广起来实在太困难了。万般无奈下,放弃了自营网站的想法。

  “相比起来,搜房网和58同城这样的网站,虽然需要收费,可省心省事多了。”胡娟说,即使连锁的大企业会开发自己的网站和APP,但大批像三和这样的中小型房产中介还是会依赖着房地产网站生存、发展。不过,薛建雄认为,搜房网和安居客想要再发展,一定要改变“假房源”的情况。“实际上,中原地产这样的大型房产中介都在做自己的网站。但搜房网、安居客上的点击量明显仍高出他们很多,原因就是很多房源都是假的。这些假房源的价格往往标得很低,因而更吸引客源。作为中介公司,它们却不愿意将假房源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他说,一家公司如果只注重业务结构的调整,而不去改善自身内部的真正问题,最终也不会得到全面的认可。(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