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尚未发布,但对于在线旅游公司携程来说,注定是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绩单。2014年11月26日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携程的营业利润继续下滑,跌至88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在随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携程首席战略官武文洁透露,由于携程将在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技术、品牌知名度和创新方面大力投资,预计四季度将亏损,营业利润率-12%至-17%,如果取中间水平-15%,则同比下滑35%。如果四季度确实亏损,这将是携程上市11年来的首次单季亏损。
另据腾讯科技报道,携程董事长兼CEO梁建章于2014年8月12日套现近2.5亿人民币,携程首席战略官武文洁也于2014年11月18日,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前夕的禁售期抛售了15000股携程股票,套现近90万美元。武文洁在发给腾讯科技的官方回复中表示,该操作符合证监会法律要求。
相比于盈利的不断大幅下滑,最近一年携程在投资方面确实花费不低。作为在线旅游市场的领头羊,从最初的以酒店预订为主的呼叫中心模式,到现在已经覆盖了旅游业务的各个方面,其在细分领域的投资不可或缺。2014年5月,携程认购1500万美元的途牛A类普通股,同时期,携程又投入2亿美金战略投资同程。2015年1月初,携程宣布斥资1亿多美元收购了英国在线廉价航空机票信息集成和直连预订平台Travelfusion公司多数股份。
“经过1年来的投资,已经让携程逐步产生资金压力,但从财报可以看出,其现金流还算充沛。”速途网分析师郑春晖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易观智库分析师朱正煜则认为:“对于携程不太擅长的度假旅游市场,这样的投资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弥补携程本身的一些短板与不足。但是对比去哪儿的技术投资,后者似乎更有想象空间,只是技术投资难度更大,收效更慢。”
与盈利的压力相比,携程更大的麻烦还来自于各大细分市场中源源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从打造一站式的旅游和出行服务来看,携程的正面竞争对手是去哪儿;从细分的业务领域来看,战线太长的携程面临来自阿里巴巴旗下的去啊、穷游网,老对手艺龙网、同程网以及驴妈妈、各类包括打车应用在内的垂直App的竞争;原有的市场还面临酒店和航空公司的直销平台、独立旅游类App、美团和大众点评等本地生活服务应用的侵蚀。天灏资本(T. H. Capital)CEO兼首席分析师侯晓天(Tian X Hou)则认为,“旅游是一个多元化的长线市场,如何协调管理庞大的17个业务分支,是携程未来发展的难点。”
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旅游平台纷纷转战移动端。根据各大平台公布的数据,专攻打包旅游产品的途牛旅行网2014年三季度的无线端的订单量从前一年的个位数上升到35%;主攻经济型酒店的青芒果,目前有30%的销量来自于App;而去哪儿的无线端收入占到40.4%。携程北京区域公共关系负责人赵越在回复给《商业周刊/中文版》的采访邮件中,并没有回应携程的无线端收入占比,只强调截至2014年Q4中期,携程的无线端主动下载量超过4亿、激活量1.8亿,无线交易酒店占比约45%、机票占比约35%。
青芒果CEO高戈认为,在线旅游市场在未来会越来越细分,但是“流量竞争已经转变为资源竞争,重资本控资源将常态化,随着进一步的并购,资源为越发像巨头靠拢,”高戈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道。而途牛CEO于敦德并不认为现有旅游巨头能够掌握快速旅游资源,“有很大一部分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而目前的旅游平台巨头还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于敦德说道。
旅游攻略社交网站蚂蜂窝的CEO陈罡将目前在线旅游的现状归结为“缺乏创新”。在互联网行业中,只有颠覆和创新才是生存之道。“2014年第四季度是旅游行业的分水岭,接下来将会面临的是酒店行业的价格战以及出境游和自助游的大幅度上涨。”陈罡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酒店与机票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出境游已经成为各大平台的必争之地。蚂蜂窝依靠其大数据的支撑在2015年将主推海外自由行的项目,这部分佣金也将成为其除了广告收入外的一大经济来源;而途牛也将大力布局出境游,600位经验丰富的旅游顾问将24小时在线随时解决用户在海外旅游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2014年的中国在线旅游平台价格战打得轰轰烈烈,在“双十二”当天,携程推出了1000万个包括马尔代夫游在内的“1元旅游”产品。除了1元旅游,还有1元酒店、1元门票、1元接送机等产品可以抢购,掀起了线上旅游价格战的新高潮。这场战争由来已久,作为互联网公司争夺市场的常用手段,各大平台不惜以零利润甚至亏本的代价来抢占客户与产品资源。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用户的抱怨和投诉。
2014年12月,上海政府官方微博中公布了12月旅游质监投诉状况,携程名列榜首;2015年1月9日,携程再次被央视曝光其机票旅行套餐不按航空公司规定,收取高达93%的退票费。人民网旅游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携程旅行网投诉数量占比为15.1%,携程针对投诉的回复率为0,携程和去哪儿两家公司合计占在线旅游企业投诉总量的近七成。针对携程的投诉,大部分都来源于那些所谓的“优惠”和“特价”。比如特价2000元的泰国游被导游强制要求消费,特价酒店预订成功后酒店表示房间已经订满,特价机票退票改签费用高得吓人等。对此,携程北京区域公共关系负责人赵越在回复给《商业周刊/中文版》的采访邮件中回应称:“央视报道的‘旅行套餐’的退订和更改规则与普通单独预订的机票不同,‘旅行套餐’产品的退订和更改规则,依照的是套餐产品提供方提供的退订和更改规则,退改费用也由产品提供方收取。并且,相对于携程目前的业务量,我们投诉比例是相对较小的。”撰文/刘以秦编辑/周小丹
总之,曾经的在线旅游巨头携程,正遭遇细分领域涌现出的竞争对手们的侵蚀。虽然携程希望通过投资不断巩固市场份额,但毫无疑问将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