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中国制造”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去年30秒的“中国制造”广告宣传片更是告诉世界中国已向“中国创造”转变。放眼世界,“中国制造”由于融入了世界领先科技和创新理念,逐渐成为高品质和优质生活的代名词。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掺杂了一些杂音,日前,相关媒体报道美的冰柜由于“质量门”事件,将要受到美国第二大连锁渠道SEARS(西尔斯)的重罚,加上不久前一系列美的家电“爆炸门”事件,彻底让消费者对美的“质量”失去了信心,抹黑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中国制造”。
业内专家表示,美的正在成为中国家电业的“毒饺子”。因为,此次美的冰柜“质量门”事件性质,可以说和日本“毒饺子”事件性质一样恶劣,“毒饺子”让原本安全的中国食物受到日本消费者的质疑,而“质量门”必然给在金融危机下逐渐复苏的中国家电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
联想到欧洲一些小公司要注册“非中国制造”商标,以及含铅量超标被不断销毁的中国玩具,也难怪《纽约时报》一直在鼓吹“购买国货”(Buy American),许多美国人在买东西时翻看产地标签,“美国制造”成为他们选择的唯一。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炒作促销的手段之一,但无疑也是因为像美的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使美国消费者不再信任。
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制造”的产物,美的“纸老虎”质量产品如此之多?
业内专家认为,美的粗放型经营必然酿成今日的苦果。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在中国白电及小家电领域,经常是一个老大稳稳多年,然后一个美的老二乖乖跟着,成为中国家电一大奇观。最典型的莫过于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豆浆机等等,全面涉足这些领域的美的,由于把模仿作为“竞争力”,而不去钻研核心技术,画虎不成反类犬,一直在“千年老二”的位置上徘徊。
而在不拥有核心技术的背景下,粗放经营的美的不断扩张自己的规模,必然会牺牲产品品质,相应的管理不到位、监管不严格也必然会出现。从2004年起,美的先后并购了华凌集团、荣事达、小天鹅,短短4年完成如此大动作的并购确实让人咋舌,同时也让人质疑。据权威证券分析机构审计显示,2009年美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其运营都存在极大的风险,更别说安心于钻研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看看美的都做了什么?众所周知,在空调上,美的剑走偏锋押宝变频领域,而实际上了变频领域的龙头是海信,其1995年率先引进日本变频空调生产线,并着手技术攻坚。然而,由于整个中国空调市场变频技术不成熟,以及产品价格虚高,消费者不认同,于是美的通过大规模的宣传,仿佛让大家以为美的才是中国变频第一人。须知,变频作为高端产品,唯有钻研核心技术才有未来,而不是口水轰炸误导消费者;格兰仕推出“黑金刚”系列微波炉,美的就把“刚”改成“星”,格兰仕设计“一键通”,美的就推出“一键神通”,步步紧跟,但是至今仍然辛苦的跟随;海尔推出“卡萨帝”高端冰箱,美的则跟随推出“凡帝罗”;小天鹅有水魔方,美的干不过了,则索性予以收购。
这也就能说明,为什么号称行业领头羊的美的,却怎么也赶不上第一的原因。美的粗放经营使自己成为一个营养不良的“肿脸胖子”,在没有反复衡量自身的能力:核心技术、市场领导力、品牌号召力和资金拥有力的前提下,盲目扩张才导致如今“遍地开花”不断爆炸的家用电器,以及受辱于国外的“质量门”事件,无疑给“中国制造”抹黑。
在全球化日趋加快的形势下,市场的成败在于创新。而在国家大力促进自主创新的背景下,2010虎年的“中国制造”一定能虎虎生威,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实力,如同日本产品一样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因此,中国家电业应该少一点美的“质量门”这样抹黑“中国制造”的行为,拒绝美的式的“纸老虎”质量,“中国制造”才能屹立世界制造之林。
声明:中网资讯中心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