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筹股”失宠?
在新加坡,中资上市公司通常被称为“龙筹股”(S-chips),多少有点被投资者宠幸的意思。然而最近,这种“宠幸”却有转淡迹象。
“实际上,富时海峡中国指数从2008年1月就开始呈下跌趋势,尽管在去年11月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炉后有所反弹;但1月开始又急剧下跌。”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四大证券行之一Lim&Tan的首席分析师Buck Koon Tan 告诉本报记者。
数据显示,富时海峡中国指数在过去一年里下跌62.5%,跌势较同期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44%跌幅和上证综指39%的跌幅大得多。3月20日,富时海峡中国指数再度下跌3.57%。
大华银行资产管理亚太区总监Mark Tan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股最近下跌得厉害,而且,相比于在中国内地以及香港上市的大型中资股来说,新加坡龙筹股的股价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回转。他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新加坡上市的中资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二线公司。当经济下行时,小公司受到的冲击往往会比大公司要大,因为它们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此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些小公司失去市场份额的压力也更大。
其次,环境不佳的时候,基金经理也会选择投资在流动性更强的大公司,而那些小公司却可能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境地,而基金经理出于应对赎回压力的原因,也会尽量避开流动性不佳的中小股;此外,Mark称,最近龙筹股爆出多宗财务问题,而在经济不佳的环境下,这种问题的放大效应就更强,这也让投资者对该板块避之不及。
Mark称,去年10月,中国金属尽管业绩不错但最后还是破产了,问题是该公司没有足够现金去应对短期债务;化纤科技的CEO被指挪用公款并虚报公司现金状况,东方纪元也差不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向董事会承认做假账并夸大公司现金量,令投资者对新加坡中资股多少有些顾忌。
1/3中资股发盈警
“目前,一些中资公司账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谁也不能保证两三天后不会突然爆出问题来。只要几家公司出事情,市场就会担心其它龙筹股是不是也会爆出同样问题。”Mark对记者表示,东方纪元这个新“烫手山芋”的出现,成为压低龙筹股的又一记重拳。
“市场稳定的时候,这些龙筹股价相对比较便宜,或许还能吸引一些小股民;但是现在是经济危机的非常时期,如果公司管理不善导致公司陷入财务问题,那么投资者肯定会避而远之。”Mark 强调,这些龙筹股之所以容易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公司大都是成立时间很短的公司,运营时间不长。
“很多投资者最近都极力避开龙筹股,而相对便宜的估值也不足以把他们吸引回来。”Mark解释说,一般而言,在经济复苏的后期,小公司以及龙筹股会开始跑赢大盘,因为那时候流动性充足,投资者也会愿意青睐知名度不高的中小盘股。“这也就是为什么2006年以及2007年上半年上一轮牛市后期,会成为小盘股、龙筹股的天下,而反过来,2008和2009年,这些龙筹股就开始剧烈下跌,远远跑输大盘。”
星展报告指出,目前部分中资股的已经低于2倍PB,该报告称,很多龙筹股需要重树投资者的信心,其中包括恢复分红、成功融资、回购股份以支持股价等。
据称,截至2月底,在新交所挂牌的150家龙筹股中,已有45家发出盈利预警,占总数的30%。
不过,“普遍来看,中资股的资产负债表还算强劲,到去年底我们研究的18只中资股中,11只处于净现金状态,3家负债率超过50%。”星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