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3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农民工学习用法律捍卫权益
祁云辉(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但最近他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慷慨陈词,仿佛是一位资深律师。
祁云辉(音)2002年从湖北到深圳打工,在一家皮鞋厂工作。现在,他是中国不断壮大的“民事代理人”队伍中的一员,作为曾经的打工仔,他正在为到深圳打工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过去5年,像祁云辉(音)这样自学成材的打工仔“律师”正不断增多。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工数量众多的国家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因为不懂法律而陷入困境:一方面政府鼓励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他们却缺乏有效的渠道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祁云辉他们就成为重要的法律渠道之一。
中国有1.5亿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工挣钱的农民工,他们大部分在出口加工领域和建筑行业工作,中国的经济神话中有他们的贡献。
但是,他们的权利一直受到忽视,不合法的低工资、恶劣的工作条件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比比皆是。
这样的状况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中国政府已通过一系列法律加强保护打工者利益。今年1月,新劳动法开始实施,而新的仲裁法也将于5月开始实行。
中国新领导层一直很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很多农民工说在新领导层当政的5年中,拖欠工资问题有很大改观。但是,在基层地区,由于当地官员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打工者的利益得不到重视。
在深圳,为农民工争取利益的黄庆南(音)曾遇到两名持刀人的威胁,因为他的打工者之家为农民工开办了劳动法讲座。而祁云辉(音)也表示,他也曾受到过当面威胁,还接到过几次威胁电话。
在工厂林立的珠江三角洲,“民事代理人”已经增加到几百人。祁云辉(音)估计,全国有几千名这样自学成材的代理人。他们的收费比律师要低很多,几乎不需要什么前期费用就可以着手进行法律诉讼。随着这样的代理人的增多,很多律师也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受忽视的劳动法领域。
有关违反劳动法的诉讼要求对中国法律体系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缺乏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渠道——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工会。
因此,打工者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受到局限,对法律诉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法律界人士指出,预防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发生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他们认为,通过诉讼解决违反劳动法的问题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