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人民币设计者称:人民币根本没有真人原型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2-1 10:35:28  来源:青年周末 


青年周末2月1日报道 伍元钱上的炼钢工人、壹元钱的女拖拉机手、贰角人民币上的朝鲜族姑娘……这些熟悉的陌生人,居然现在都找到了真人原型!从2006年10月开始,《新文化报》就推出“寻找第四套人民币的15位真人”活动,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多位原型被找到。最新的消息是《贵州都市报》一篇题为“寻访壹元人民币上少女:曾是侗寨一枝花”的新闻

当第一次看到这条新闻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件有趣的事情,试想如果你的头像被印在钞票上,该是多么牛的一件事。但是紧接着让人可疑的是,如果这些人的确是人民币上的原型,那么他们的身份还能隐藏到现在吗?还有的疑点是,媒体的报道是一轮接一轮,为什么设计者却从未露面,和这些原型“重温旧情”?为此,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人民币当年的几位设计师,他们的回答却出奇的一致:人民币上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人民币上的人物到底是谁画的?

想搞清楚这些人到底是否人民币上的人物,最快的印证办法就是找到当时人民币的设计者了。记者先是辗转联系到了“人民币的制版师傅”刘大东先生,刘先生回忆说,“当年我主要是负责人民币的制版工作,设计者不是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人组成的创作班子。不过,我记得周令钊老师主要是画图案、花饰,张奉杉老师负责山水风景,人像素描是侯一民和邓澍夫妇画的。”

据记者了解,第四套人民币从10元开始到1角,正面主景都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头像,1角是高山族、满族,2角是布依族、朝鲜族,5角是苗族、壮族,1元是侗族、瑶族,2元是维吾尔族和彝族,5元是藏族、回族,10元是汉族、蒙古族。这些钱币上的人物绘画均出自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侯一民之手。

1元纸币上的侗族少女是虚构人物

侯一民先生,原中央美院教授,绘画大师徐悲鸿的入室弟子。侯先生说,早在解放前他就开始了绘画创作,但参与人民币的设计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

记者:现在有报道说,第四套人民币上的侗族少女找到了,这是真的吗?

侯:胡说八道,别理他们。我们当时创作时都是虚构的人物,根本没有张三或李四的原型。

记者:那些人像是怎么画出来的?

侯:当时我们沿着云南边界走了一圈,从西双版纳到贵阳、桂林、蒙古族、回族地区,走了一万多里,耗时3年多才画出来的。

他们懂不懂什么叫创作啊?我拿的是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王二麻子的眼睛,观察生活是从多种生活素材里挑选出来的,我不会参照具体某一个人来创作,这些人真的很无聊。

记者:当时您在少数民族采风时,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事?

侯:我们和少数民族的人民关系都非常友好,后来有些还成为了朋友。现在有些人已经去世,还有的人被拐卖了,很可惜。

对于这些所谓的“真人”,我只能概括的否定他们,因为如果我说很细节的东西,比如当时我看见少数民族的婚礼,他们就会说这是我的婚礼,所以我不想说那么多细节,也懒得理他们。

记者:最终确定这些人物,经过了哪些过程?

侯:我们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后会到处走访,不光是看人脸,还要观察这个民族的衣服和装饰。当我们画好初稿以后,会拿回去再经过多次修改和加工,如果说这个人长得很像钞票上的人,这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就是结合了当地人的气质和五官特点画的,所以人民币上的人绝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谁也别去对这个号。

记者:那这些少数民族是怎么挑选的呢?

侯:这是根据当时民委的人口普查数字来确定的,凡是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就画上去,唯独高山族没有达到最低限度,因为它是台湾的象征。

记者:有新闻说他们找到了第四套人民币贰角钱上的土家族少女?

侯:他们也太不专业了,第四套人民币上哪有土家族,根本就是炒作的传闻。

详解5元钱炼钢工人的创作过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5元钱的那个炼钢工人恐怕是让我们最记忆犹新的。同样,这张5元钱也被世界钞票界公认为一张“纸币精品”。

当然,也是侯一民先生画的。这一切都来源于对生活的精心观察。侯先生说,首先是他去过很多工厂,鞍钢、首钢都去过,所以他对炼钢工人的衣服和工作经验非常熟悉。“我记得在画高炉工人那个动作时,脑子里就想起他们脖子上的毛巾,因为见过高炉的人都知道,旁边巨大的鼓风机会把他搭在肩膀上的毛巾吹起来。”而背面的露天煤矿,也是侯一民先生亲自去辽宁省抚顺和阜新的煤矿画的。

人民币上的长城、三峡、西湖也不存在?

除了寻找真人之外,对于人民币上的“名山大川”,很多网友也贴出“万里长城、长江巫峡、杭州西湖……”等图片来对应。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上海铁路警方查获六万元假币(图)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