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不如“引”———鸟类专家提出仿效上海深圳的环保做法
本报讯记者韩平、通讯员何丹报道:近期有市民向本报投诉,在白云机场附近,每天天不亮就有巨响扰民清梦,到底怎么回事?记者向机场方面了解,原来随着北方进入冬季,大量候鸟回迁南方。为确保飞行安全,机场各类驱鸟设备不得不频繁启动,由此而发出巨大的声响。据介绍,飞鸟撞机犹如炮弹,特别是一旦小鸟卷进飞机发动机叶片,后果不堪设想。国际 航空联合会已把鸟害升级为“A”类航空灾难。据国内方面统计,近5年来,中国民航运输类飞机因鸟击导致的事故占飞机总事故的26.2%。从白云机场方面看,每年6月到9月都是鸟撞飞机的高发期。白云机场参照国际先进机场的管理经验,动用了四种主要的手段驱鸟———人工驱鸟是各机场的首选,虽然有很先进的各种驱鸟设备,但机动灵活的人工驱鸟仍然不可代替。二是固定的“驱鸟炮”。机场东西跑道两侧放置了72台各类驱鸟炮,其中20门驱鸟炮安放在飞机最怕鸟撞的接地地带。这些炮很先进,但缺点就是“嗓门”很大,有148分贝,每隔几分钟自动响一次。三是此前报道过的鸟见愁。白云机场在飞鸟出入比较多的地方都设置了鸟见愁捕鸟网,鸟儿一旦飞入,只好“束翅待擒”。最绝的是白云机场还使用一种神奇的驱鸟粘胶,涂抹在鸟类易于栖息的树梢房顶。鸟类一旦沾上虽还能飞翔,但却烦躁不安,再也不愿到附近活动。
噪声扰民能否改变?白云机场方面表示,目前这些方法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驱鸟办法,现在鸟的胆子越来越大,声音小根本起不到阻吓作用,所以驱鸟噪音扰民这一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问题是,随着保护动物的趋势,驱鸟、打鸟并不一定能有效地解决“鸟弹”问题,同时噪声污染的问题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一些鸟类专家提出“驱”不如“引”的新思路。据悉,这在浦东、深圳等机场已取得了成效。浦东机场:为解决“鸟弹”问题,有关专家组最后决定在附近长江口的九段沙沙洲施行“种青促淤引鸟工程”。沙洲上大量种植芦苇,阻碍沙石入海,沙洲因此迅速“长大”,两年内滩涂扩大3000亩,螃蟹、贝壳等飞鸟饵料繁衍开来。时至浦东机场正式启用,机场空域内的飞鸟七成以上被吸引到九段沙,机场“鸟弹”隐患大大降低。深圳机场:因为附近有大片鱼塘,吸引了成群鹭鸟前往,机场无论如何“吓不退”成千上万只飞鸟。最后解决问题的“生态办法”却很简单:把上百亩的大鱼塘改造成小型精养鱼塘,使得飞鸟无法落足觅食,自然而然也就不来了。(金陵/编制)(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