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每天两杯奶能防铅中毒

甘肃徽县铅中毒调查 村民怀疑卫生局买通专家组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9-13 14:18:18 来源:新华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当天中午2时许,新寺村约100多名村民在县政府大门口聚集,在徽县县长陈荣出面劝说、并答应按西京医院的专家建议进行治疗的情况下,村民的情绪才暂时得到平息。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一些村民查看了记者的相关证件,并看到所驾车辆非甘肃牌照后才接受了采访。“现在我们连甘肃的记者都不相信。”村民解释说。

8月22日
,徽县一位副县长主持召开有县环保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办公会议,责令县环保局书面正式通知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立即停产,配合工作组进行调查。

8月26日,因冶炼厂还在继续生产,新寺村80多名村民在冶炼厂门口静坐,并将生产区道路用沙土堆堵。

8月27日,徽县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对此事进行专题研究,由卫生局负责尽快联系有关专家,认定人体微量元素超标的原因和途径,并由县经贸局负责制订冶炼公司的搬迁方案。第二天上午,徽县环保局和电力局对冶炼公司实施了强行断电措施。当天下午,徽县四大班子领导集体接待了300名来访群众,表明了妥善处理好这一事件的决心。

此时,距事发已经半个多月。

这一系列冲突让徽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东感受颇多,“群众始终觉得政府在回避和搪塞,对政府的信任度很低,让我们的工作非常难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梦想与现实

提起小时候的事情,现年已经40多岁的牟坝村村民李建中显得非常激动,“那时候,河里的鱼虾很多,我们经常下河抓鱼,但现在成了一个臭水沟,连浇地都不行了。”

李建中看到昔日美丽的小河成了臭水沟,李建中开始向有关部门反映及上访。为了引起重视,李建中在自家屋子的墙壁上写上大字“为家乡的环保死而无悔”。“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我是个疯子,没人重视环保,更没人能理解我。现在出事了,大家才知道我的一片苦心。”李建中说。让李建中自豪的是,现在走在村子里,会有人主动给他敬烟。

“徽县的几家老冶炼化工企业,在近几年经过技术改造已达到了环保标准,新建的企业也均经过了‘环评’。”徽县环保局副局长柳忠骏接受《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介绍,此次事件发生后,环保局以配合调查为由关停了水阳乡周围的五家冶炼化工企业。这五家企业均位于徽县的西河边上,西河是嘉陵江上游的一条支河。

其中被村民围堵了大门的铅冶炼厂,被怀疑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新寺村的村民一致反映说,以前这家企业开工时,尤其是到夜间,空气中的味道非常呛鼻。该厂的一位职工透露说,他们白天一般都按规定要求生产,一到晚上为了提高产量,经常是加大风量,排出的烟雾就多了好几倍。

这家企业的门头上,挂着徽县县政府颁发的重点保护企业的铜牌。本刊记者到这家企业采访,门卫值班人员联系领导后,称领导不愿意接受采访。

这家建于1995年的冶炼厂,曾经被当地村民认为是脱贫致富的靠山。

“这个厂子选址时,牟坝和新寺两个村子就争,都希望建在自己村子的地盘上,那样的话不仅可以获得征地赔偿款,还能安置本村的村民到厂里上班。”徽县县委的一位人士说。

今年51岁的新寺村村民郭荣并不否认这一点,“建厂时,租了我家三间房,每个月我能收到90元钱的房租,当时很高兴。”11年后,郭荣的血铅含量达到了326ug/L。41岁的村民周飞,曾被招进厂里干了三年临时工,“现在干活总冒虚汗,腿软,厂里也不管了。”

徽县政府,目前已为此事直接花费约30万元。“虽然这些钱以后可能会让相关的污染企业来掏,但这件事情给政府的威信和形象造成的伤害,是没办法弥补的。”徽县县委的一位人士说。

徽县环保局副局长柳忠骏称,现在县上的好多招商引资项目,都和环保问题有一定关系,“高精尖企业,很难引得来”。

“治疗铅中毒最根本的措施,就是环境干预。”成胜权副主任说,“因为环境污染,中国儿童的血铅含量超过100ug/L的占到10%~30%。”

徽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东对此次事件显得并不意外,“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在徽县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周晓东认为,在中国东部部分地区为破坏环境已经付出巨额资金埋单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也开始步其后尘。周断言,周边一些矿厂较多的县区,迟早也会爆发和他们同样的问题,“矿养活了我们,也伤害了我们。”(瞭望东方周刊)(C001)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公安部:麻醉抢劫不能控制人的意识 仅短暂没知觉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