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时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30万人雨中静坐催扁下台(组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9-10 11:44:03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台湾“倒扁”静坐活动开始,马英九、宋楚瑜昨晚前往参加


《海峡都市报》供图

府早报供图

游行当天,施明德做“倒扁”手势。约30万人在雨中开始了“倒扁”静坐,其间不断播放交响乐与台湾民谣。

本报综合新华社电由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反贪腐运动”集会静坐9日下午在台北正式展开,主办单位称,参加活动的民众总数达到30万人。参加集会静坐的民众群情激愤,不断比着大拇指朝下的“倒扁”手势,高喊“九月九、阿扁做不久”、“阿扁下台”口号。

民众不顾大雨仍在抗议

9日上午,台北市下起大雨,但参加静坐的民众仍早早前来等候入场。他们表示:“大雨正好可以考验意志。雨再大也决不后退。”“倒扁”集会静坐于9日下午3时正式展开,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场所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及其周边仁爱路、信义路与中山南路挤满了抗议民众,由于大多数民众身穿红色“倒扁”T恤,因此现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台湾媒体更比喻为“怒海”、“遍地怒火”。

施明德称阿扁为“囚犯”

绕行结束后,施明德发表了简短的演说。他说,今天有这么多人站出来要求陈水扁下台,表明台湾人民是有是非观念的。当“执政”者贪污腐化时,台湾人民绝对有权利要求他下台。陈水扁如果无视人民的心声,恋栈权位、“硬拗”(强辩),坚持不下台,那么接下来的两年台湾将瘫痪,陈水扁也将成为其办公场所的“囚犯”。

施明德说,台湾人民、全世界都在看我们是不是有决心结束陈水扁的统治。我们的意志绝对超过贪腐者,陈水扁不下台,我们决不结束抗争。

演讲结束后,施明德与群众冒雨展开了静坐。

到晚间10时记者发稿时,静坐仍在持续进行。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晚间参加了静坐。

图表:台湾“百万人反贪腐运动”9日15时正式展开 新华社发

“圆规+勇士”显示反贪腐决心

所谓民众绕行的“纳斯卡线”的灵感来自于南美秘鲁高山神秘的、向天祈福的“纳斯卡线”图案。“倒扁”运动组织者设计以正对当局领导人办公场所的景福门为支点,向周边仁爱路、信义路与中山南路射出3条直线,形成一个代表规矩的圆规图案,民众按照这条线路绕行,表示要为当局领导人立下不可忽视的规矩;同时这个图案也像是一个矗立的勇士,“手拿大刀砍倒贪腐政权”。

现场特写

交响乐、民谣、鞭炮全部上阵

民众走完圆规图案后静坐,马英九两瓶水和纸巾送给静坐中的施明德

本报讯昨天下午3时,身着红衬衫的活动总指挥施明德到达现场,一现身就引起民众鼓掌欢呼,在民众簇拥下,短短数百米路程走了30分钟,下午3时30分才顺利登上指挥车,带领红衣部队绕行“纳斯卡线”。

施明德红衣挥汗笑不停

施明德一身大汗,但脸上笑容不断。就在施明德登上领导车的同时,“倒扁”总部指挥人员,分别以普通话和闽南语轮流说出“陈水扁”,现场参与民众则高喊“下台”、“九月九,阿扁坐不久”响应。

这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未浇灭民众的热情,反倒让静坐群众表示:“风雨生信心,我们要阿扁下台!”为了聚集人气,不让大雨打散人群,“倒扁”总部带领民众喊口号,而施明德再度上台,带领民众比起阿扁下台手势。

侨胞通过视频怒吼

此时,远在西班牙的侨胞,在距离凯达格兰大道1万1000公里的巴塞罗纳,与台北同步“倒扁”,隔海喊出心中的愤怒。透过网络视频,“倒扁”声浪从一万公里外的西班牙传回了台湾。

虽然声音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些远在巴塞罗纳的侨胞们,组成了西班牙反贪腐联盟。

下午5点全场沉默

施明德一席演说,引爆了在场所有群众的热情。

在施明德演讲时,“倒扁”总部燃放了鞭炮,正对“总统府”。施明德演说在下午5点钟完毕之后,天空又下起细雨。“倒扁”总部宣布,活动第二阶段静坐活动正式展开,静坐开始后,请大家安静不要交谈。

马英九宋楚瑜现身

身兼台北市长和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下午坐镇市府,监看整个静坐状况,马英九下班后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开记者会说明国民党“倒扁”立场,并亲自到场向施明德致意。

当天马英九还在各大报刊登半版的广告发表专文,表达自己支持但不介入的立场。晚上7点,马英九将2瓶水和湿纸巾送到施明德手中后,马英九随即走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大约晚上6时左右现身。

《东南快报》供稿

阿扁应对

“你们游行我下乡”

陈水扁昨天中午在台南县长苏焕智陪同下,回到故乡探望母亲及参加“挺扁”静坐活动,还到老家后壁乡菁寮村与乡亲共进午餐、闲话家常,躲避台北市的“倒扁”浪潮。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全国各地庆祝教师节(组图)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