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属高校招生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今年该校对本校子弟的降分录取要求更为严格,部分教职工的意见很大。“有教职工扬言,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要跳槽到其他能降分录取他们子女的高校去,好像他们子女上大学是想当然的福利一样。”
校方为稳定教师队伍,四处活动为本校子弟联系好学校
“事实上,对 于我国任何一所高校而言,本校教职工子女升学都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对于我们招生部门而言,则是最头痛的事。”南方某高校一名招生办副主任表示。
他说,每年无论有多少教职工子女参加高考,学生工作部或者校工会都要组织进行登记,等高考成绩一出来,学校领导和招生办都会马上为这批考生想办法,争取较好的录取机会。“如果本校子弟没能录取到好学校,就会怨言四起”。
笔者在北京某校2002年招生工作总结中也看到,该校招生工作部门将教职工子女上大学当作了一项重点工作:
“每年我校都有许多教职工的子女和亲属参加高考,作为学校的招生职能部门,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和专业优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今年我们在学生工作部部长××老师的亲自安排下,设计了我校教职工子女高考登记表,在招生期间,积极与各省市招办和兄弟院校联系沟通,为他们争取录取机会,使今年我校的教职工子女大部分都考上了比较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而广州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在2004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后,也作了这样的总结:“今年经校工会登记的参加高考的教职工子女共有41人,学校领导和招生办十分重视,使今年的教职工子弟全部被录取,且大部分都录取到比较理想的院校。”该总结透露,录取到该校及其二级学院的有19人。
西北某高校的一位教师说,在该校的一次教代会上,许多代表提出:学校提出四个留人,其中之一就是感情留人,学校应把感情留人落到实处。建议对当年参加高考的学校教职工子女,只要达到省重点录取线,学校就应予以录取,并在选专业时给予照顾。结果这项意见被校方采纳,在随后的高考中得到了落实。“学校认为这对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