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头戴钢化头盔,身穿防刺背心的城管队员
浦东城管队员开始配备防刺背心 三年内239名队员将人手一套
实习生罗燕倩早报记者吴洁瑾
浦东部分城管队员日前开始装 备钢铁头盔、防刺背心、防割手套和反光背心,三林世博城管大队下属南码头分队成为全市第一支配备新式防暴装备的城管分队。
防暴装备各有神通
记者在南码头分队看到,防刺背心的外形酷似警察穿的“防弹背心”,正面胸口写有“城管”两字,后背则写着INSPECT(巡察),这件防刺衣还有专门的品牌———诺顿牌。背心拿在手里一拎,感觉沉甸甸的,用秤一称,竟然重达6斤5两,一城管队员这样告诉记者,“里面都是金属网,刀砍不进。夏天穿着稍微一动就一身汗,但还是得穿着,总归人身安全更重要。”
防割手套貌似一双又轻又薄的普通手套,但实际也暗藏玄机。翻开里层一看,夹着薄薄的钢丝网,城管队员说,这双神奇手套“可以防范手背手指被暴力抗法者用刀割伤、割断。”
其它的防暴装备各有各的特色:钢铁头盔十分轻盈,用来防备头部被棍棒敲伤;反光背心背部涂有厚厚一层荧光粉,用于夜间车辆的违章检查,城管队员表示,“执法时我们站在路中,后面的车灯光一照反光背心,荧光便会闪闪发光,可以有效保障队员夜间执法的安全。”
‘四宝’使用率很高
浦东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城管大队大队长金中锦昨天向记者表示,5月起,为配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相关保障活动,大队开始委托沪上专门替公安部门研制防弹背心的公司为城管队员定制了防刺背心等四种装备。
此外,大队还大规模增加了队员携带的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的数量,队员外出巡逻时都每人将携带一台相机,一旦发现乱设摊等违章现象或与违章者发生肢体冲突时,可以及时拍摄取证。“目前我们三林城管大队大概有近百名执法队员都已配齐防暴‘四宝’,大概占全队队员的三分之一,我们计划在三年内整个城管大队239名队员都将全部配备‘四宝’,达到人手一套。”
“现在‘四宝’的使用率颇高,一般在整治乱设摊、夜排挡和违章搭建时都会用到,因为这个时候,队员们容易和违章者发生肢体冲突,可能会被棍子、刀等东西伤害”,金中锦说,“其实,我们这些配备只种被动的防御措施,而不是进攻型的装备,所以我们觉得完全必须。今年1至7月,我们的6支分队共遭遇暴力抗法24起,不同程度受伤31人,其中周家渡分队的小队长手背、腹部3处严重受伤,共缝了19针。但南码头分队装备‘四宝’以来至今没有上报过一起受伤事件。队员在一线执法时的心理压力明显减轻,安全感增强。”
一个大队装备达50万元
据悉,“四宝”装备的费用不菲,仅仅一件防刺背心价格便高达1300元,一副防割手套也要200多元,反光背心也需几百元,头盔价格稍微便宜些,在几十元左右。这样,配齐一套“四宝”的花费约近2000元。目前近百人的装备花费已达近20万元,而三年后239名队员全部配齐的话需要近50万元。“我们已和所属的6个街道及镇政府进行了沟通,街、镇都积极出资为队员们购买了这些装备。”金中锦说。
金中锦表示,目前上海仅三林世博城管大队做了这个三年内人手一套装备的计划,目的是增强执法时的气势,同时保护队员的人身安全。浦东其他5支城管大队在看了三林城管大队队员的装备后,也产生了增加类似装备的意向。
浦东城管的装备并非国内首创,6月起,广州、北京城管纷纷装备特种防暴服装、PDA终端、地下管线探测仪、激光测距仪等新式装备,实现了“武装到牙齿”。
城管配备新式防暴装备各方观点
浦东三林世博城管大队在上海率先进行装备升级尝试,引起了各部门以及专家们的争议。
去年6月,“卡努”台风来沪前夕,徐汇区城管大队为增强处置街面突发事件能力,也尝试购置少量防暴用品,包括防刺背心和防刺手套。然而因为资金紧缺,每个分队仅配得一套。
试用一年来,该队的城管队员表示,“整套防暴装备使用率说实话并不高,日常工作中作用不大,只有在集中整治活动中防止突发性事件时能有‘用武之地’。还有就是经过事先调查,当天执法时当事人属于容易冲动,有暴力行为倾向时才会‘全副武装’。”因为试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近期徐汇城管大队并不打算进一步添置防暴装备。
徐汇区城管大队的队员还认为,“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每个分队配备4—5套,机动分队则全部配备。但要提高执法效率,改善与群众关系,主要还是靠内因,即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执法公正,言行得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