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昌7月16日电“真没想到,通过房屋拆迁,我竟交上了一门‘官’亲戚,在他的帮助下,我这个四代同堂的贫苦之家还吃上了城里穷苦人才能享受的城市低保金,这可是我一家5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记者昨天在江西省奉新县赤岸镇采访时,该镇河头村书院村小组65岁的金成宝老爷子激动地告诉记者,“这可全托了政府的福啊!”。据了解,拆迁一直被视为农村工作中“难点中的难点”。而在江西省奉新县赤岸镇,一直被当地视 作“硬头梨”的该镇河头村书院村小组,却在该镇为配合城南建设的统一规划,启动拆迁工作后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村小组的49户拆迁户不但全部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且无一人上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该镇党委书记陈建平昨天为记者揭开了这一“秘密”:“为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镇坚持‘以人为本’的拆迁政策,并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每个干部负责1——2户,干部有针对性地深入拆迁户家中,跟他们聊家常,讲道理,增进感情,并帮拆迁户解决生活中的的实际困难。”
赤岸镇镇长许家龙也告诉记者,为了不影响拆迁户的农活,镇干部一般都是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的时间,去拆迁户家中走访谈心,有时要忙到晚上10多点才回去睡觉。时间不久,镇干部就与这49户拆迁户打成了一片。有的拆迁户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久未解决的难题,也就请结对干部帮忙,结对干部也毫不犹豫,尽力帮忙解决。
如赤岸镇党委委员熊华山,与拆迁户胡千广家结上了对子。胡千广有个出生仅8个月的孙子,他一直想为其孙子更名,但因程序繁琐,所需费用较高而只得作罢。认识熊华山之后,他无意中把这一烦恼透露给了熊华山委员。熊华山委员听后,连忙找人,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帮胡千广的孙子更了名,办证所花几十元钱,也是熊华山自己掏腰包垫的,这让胡千广家人深受感动。“我们几个月都没能办成的事情,没想到熊委员仅用两天就办成了,并且没要我家一分钱,这样的干部太好了。”胡千广老汉激动不已。
拆迁户金成宝老爷子今年65岁,老伴也60岁了,老俩口的儿子前几年死于车祸后,他们的媳妇也改嫁了,只留下了一双儿女,此外,家中还有个90多岁的老父亲,一家四代5口,仅靠种田为生,日子十分地艰难。镇党委书记陈建平与金成宝老爷子家结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多方奔走,到处呼吁,终于为金成宝家争取到了城市低保金。当陈建平书记将低保证交给金老爷子时,老爷子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泪水:“我们乡下人从没想过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吃低保,共产党的干部好啊”。如今,老爷子家每月都可领到4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也有了极大改变。(刘建林 周再奔)(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