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消费税今起调整 奢侈品涨价几何(组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1 10:23:50  来源:网易 

昨晚,北京西单商场的营业时间特地延长到23点,为即将“加税”的高档手表产品举行“展卖”活动。数小时之后,中国12年来首次大幅调整消费税的政策将正式实施。

早在3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从4月1日起,对我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消费税新增加了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同时对白酒、小汽车、摩托车、汽车轮胎等税目进行了调整。

10天来,新政策使各相关行业受到巨大震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近80家上市公司的股价,有的行业高兴,有的行业抱怨。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次消费税调整其实就是对“奢侈品”加税。

在国内财税专家眼中,此次消费税的调整是新一轮税收体制改革全面提速的信号,甚至有专家建言,消费税应该定期调整。不过商家“趁机”涨价未必能够实现,比如中国一些奢侈品的价格已经超出境外,一味涨价必然导致消费者“外流”。

高档车加税前夜销售飘红

由于此次加税主要针对高档汽车,所以该领域在加税前夜出现了热销场面。相对而言,排量2.0L以下的主要消费对象所受影响甚微。

与白酒行业的“无动于衷”有显著不同的是汽车行业。

高档汽车领域正在演绎什么叫“时间就是金钱”。随着高档进口车加税的消息传来,雷克萨斯LS430本周均价已经达到了84.8万元,应声上涨了1万多元。

3月24日,三月份的倒数第二个周五。与平常相比,位于北五环的北苑车辆检测场显得格外忙碌,来这里检测的车主已经排起了长队,捷豹、奔驰、宝马X5……,虽然车型各不相同,但清一色的是大排量高档车。

“今天的奔驰都已经来了近二十辆了。”一位奔驰320的车主表示,四月份以后,车辆消费税尤其是大排量的车型消费税将要提高,他听说厂家都在酝酿涨价,当然要尽快赶在价格上涨前办妥手序。“买车的人明显增多了。”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这几天消费税出台的消息公布后,来的人更是明显增多。现在车价涨多降少,尤其是大排量进口车。

汽车生产厂家也在研究对策。

“不排除涨价的可能性。”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公关室室长李湘说,企业会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正在对新消费税政策进行研究。她举例说,丰田陆地巡洋舰4700,按照新政策,其消费税将要上涨12%,上涨后的成本如何处理将待探讨。

不过,由于加税主要针对高档汽车,所以整个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

“汽车消费税的出台对汽车市场总体影响不会太大。”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消费税调整将主要影响2.5L以上的大排量车,2.0L以下的没影响,2.0L至2.5L之间的车辆消费税上涨1%,影响甚微,因为汽车消费主要针对排量在2.0L以下的小车。

实木地板“理论涨价”6

%实木地板将涨价、并引发行业“重组”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许多行业都是从鱼龙混杂迈向品牌集中,所以其价格走向最终还将决定于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这一看法用在实木地板、高档手表领域颇为合适。从今天起实木地板首次列入消费税税目,征收5%的消费税。这个消费税再乘以1.17的增值税,反映到销售上,理论上价格将会提高6%.

“我们非常欢迎政府提高实木地板消费税的举措。”国内实木地板行业的翘楚安信公司董事长卢伟光谈到国家即将对实木地板行业征税的问题时,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担心提高税收会给销售带来影响。

作为商人的卢伟光从政策的变化中“嗅”出了自己企业未来的发展机遇。“消费税提高后,整个行业将会得到净化、重组,这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良机。”卢伟光说。

2005年实木地板行业销售额约100亿元。但是,该行业进入门槛低,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价格竞争激烈。

据卢伟光介绍,一般实木行业的毛利在15%,净利只有8%.消费税提升后,没有企业能够负担起消费税增长这部分的成本。这部分价格的上涨,再加上近几年全球木材资源紧缺,价格每年持续以20%的速度增长,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实木地板的市场需求,会直接影响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家的业务开展。行业竞争的加剧将有利于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兼并整合。

对于整个行业将面临的影响,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地板委员会主席高志华的看法颇为“极端”。他认为新政策在使实木地板总体销量下降的同时,还会使50%的品牌消失。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加税,实木地板将涨价、并引发行业“重组”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事实上,许多行业都是从鱼龙混杂迈向品牌集中,所以其价格走向最终还将决定于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malan

作者:涂冬梅 赵谨 危剑侠 陈光  责任编辑:尽语

下一篇更精彩:胡锦涛称只要日本领导人不再参拜就愿意会晤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