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家庭贫困者
每天来此吃饭的老刘(化名)并不愿意告诉记者他的真实姓名。老刘告诉记者,他是北京人,已在此吃了两年多了。“我没工作,家在附近,所以每天来这里都很方便。”老刘说,他家里有个上大学的孩子,为了能给孩子多攒点学费,他只得来这里吃饭,这件事也只有他爱人知道。
据老刘说,在这里吃 剩饭的北京人,只有三个。在记者和老刘闲聊时,另一名经常穿“绿马甲”的中年人从记者面前走过了十多次,一会儿拿一个馅饼,一会儿拿一份炒面。记者发现,像老刘一样,“绿马甲”也都挑一些几乎没动过的食物,而且很少在座位上吃,都是拿到电梯间或者楼道人少的地方再吃。
第二类:外地流浪者
“吃剩饭族”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外地来京的流浪人员,他们居无定所,每天都靠来此吃剩饭填饱肚子。来自陕西的老贾告诉记者,他来北京后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不得已来此吃剩饭。老贾每天在医院或者火车站借宿,早上有时顺便替病人排队挂号,挣一二十块的零花钱,“连衣服都是在医院的厕所里洗的,要是穿的不干净,没法来这里吃。”
第三类:外来打工者
42岁的白建华是“吃剩饭族”中的一个另类,虽然他有工作,但是每周还是要来这里吃几顿剩饭改善生活。白建华告诉记者,自己孤身一人来北京闯荡,他也不会做饭,大排档饭菜的种类丰富多样,正好满足了他的需求。“这儿的饭我买不起,一份饭怎么也要十多块钱,而吃剩饭一分钱都不用花。”
但记者注意到,虽然白建华为了省钱吃剩饭,但他却还抽着香烟,“饭可以吃剩的,可是烟还是得抽自己的。”
●吃饭经验
盯紧女食客
吃剩饭也有经验。来自河北衡水的老韩悄悄告诉记者:“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多注意点女的。她们嘴比较刁,很多东西买来觉得不好吃就一口都不吃了,而且食量小。而男的一般吃完饭就剩不下什么了。”
“吃剩饭不会生病吗?”记者问。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有些看着生病的人的剩饭,我一般也不吃。还有像面条、馄饨之类的,除非实在没的吃了,我一般不吃,汤干不干净不好说。”老韩自信地说。
●食客态度
大多数认为不影响就餐
“吃剩饭族”是否影响食客就餐?针对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多数食客表示,只要“吃剩饭族”不影响他们正常就餐,他们除了表示惊奇和不理解外,就餐不会受到影响。但也有食客表示,老有人在旁边盯着自己吃饭,感觉很别扭,而且想想他们正在吃别人的剩饭,自己也会感到阵阵恶心。
在市场内工作的郭先生每天都来此吃午饭,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的同事感冒了,一不小心在他的炒饭上打了个喷嚏。郭先生只得重新再买一份,然而当他回来时,发现一个男子正在吃他的炒饭。“我当时还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喝止了他,没想到他知道不能吃的原因后,竟然全部吃掉了。”
大排档的服务员小王也多次与“吃剩饭族”打交道,收拾餐桌时,经常会被他们半路拦下,要走剩饭。“看他们也挺可怜的,我也不跟他们计较。”
●商城说法
无法去禁止
管理难度大
记者随后致电万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并非万通的大排档独有,在很多大排档里都有同样的状况,“尤其是在南方,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一种新现象,这些“吃剩饭族”其实也是乞丐,但是他们都衣着整洁,与普通顾客无异,商场也无法禁止他们入内。
工作人员表示,吃剩饭者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允许的,商城也加大人力对此现象进行管理,要求保安对吃剩饭者进行劝离,但是由于吃剩饭者的行为没有触犯任何法律,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
●吃剩饭族·对话
什么都好,就是太丢人
老韩今年40岁,河北衡水人,未婚,两年前来京。昨天,记者在老韩吃饭时与他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记者:您在这儿吃了多久了?
老韩:两年。
记者:当初怎么想到来这里吃饭?
老韩:找不到工作,没吃没喝好几天,路过这里时,看到有人的饭剩了很多,饿得不行就吃了。
记者:在这吃剩饭怎么样?
老韩:挺好的,什么都有,营养很丰富。就是……
记者:就是什么?
老韩:吃剩饭什么都好,就是太丢人!(老韩开始沉默)
记者:别的吃饭的人会烦你们吗?
老韩:应该不会的,我穿得挺干净的,而且我不是要饭,是吃别人不要的饭,往好了说,我这样做避免了浪费。
记者:觉得丢人,为什么还来吃?
老韩:没办法,找不到工作。
记者: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不回老家?
老韩:家里只有一亩地,回去也挣不到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