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拼饭一族:拼年夜饭,拼出温情与温暖(图文)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2-3 11:01:46  来源:江门新闻网  

 

编者按

  时下,都市里最流行的已不是“拼命”,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名词,如“拼车”、“拼购”、“拼饭”、“拼妆”、“拼衣”、“拼旅游”……

  虽说,如今的都市人工作繁忙,一些繁文缛节,能省则省,但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他们还是比较重视的,比如年夜饭,那是一家人团聚的、最为快乐的时刻,很少有人会选择放弃。近年,在一些都市人中悄然流行起“拼饭”,且“拼”到了年夜饭桌上来。“拼饭一族”的出现,为传统的年夜饭带来了新景象。



 
 



老师与学生拼饭
没回家过年,但有在家中过年的温暖

  陈老师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每年学校都安排留校的贫困学生一起提早吃一顿“年夜饭”。连续3年,陈老师都作为这顿特殊的“年夜饭”的主持人,每年都和不同的学生一起拼饭。陈老师说,这样的拼饭,温馨而热闹。

拼饭:消除孤独滋味

  离大年三十还有10多天,陈老师已经打了几通电话为他们的“年夜饭”定位。“今年学生们的‘年夜饭’要在除夕中午吃,全市饭店的位子俏得很,不盯紧点,就没有位了。”一挂下电话,陈老师一脸认真地告诉记者。对他来说,学生们这顿“年夜饭”甚至比自家的团圆饭还重要。

  多年前,陈老师独自一人在江门工作,连续几年一人吃年夜饭。“那种孤独的滋味真不好受,举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像是被人抛弃了……”陈老师对一人过年的经历刻骨铭心,当他看到留校学生都是独自在宿舍里煮点东西或者叫外卖吃时,他心里非常不忍。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本是全家团圆的好日子,我们在家里吃着团圆饭,学生们却在宿舍里孤独地吃外卖过年……”陈老师告诉记者,校领导看到这个情况后,2004年开始组织留校学生“拼年夜饭”,创意一提出,陈老师立刻着手准备。

  没有想到,这个饭局竟然一呼百应,所有的留校学生踊跃参加,每年都热热闹闹地摆了3桌,大家美美地吃一顿,互相拜早年。

“全家”团圆,吃出“温暖”

  在这样的饭局里,没有领导,没有约束,只有兄弟姐妹和团圆的温暖。为了让“年夜饭”吃得更有温情,让学生吃出家的气氛,学校领导提议在饭桌上模拟家庭吃团圆饭。

  一个大厅里热热闹闹摆了3大桌,院长是“父亲”,老师是“兄长”,学生们则是“弟弟妹妹”,饭桌上,大家纷纷以家人相称,来自各地陌生的“一家人”在“年夜饭”上团圆了。吃饭前,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父亲”先举起酒杯,祝愿孩子们新年大吉,“弟弟妹妹”纷纷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与“父亲”碰杯,给“父亲”夹菜吃,大厅里充满了欢呼声和笑声。饭桌上,“弟弟妹妹”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学习生活,兄长们则拉着“弟弟妹妹”说家常,大家沉浸在浓浓亲情的暖意中。“平时再内向的学生都活泼起来了,聊得最开心的时候,大家还拍手大笑。”陈老师认为,看似简单的拼饭,大家却吃出了感情。

  “每年吃饭,我虽然都面对不同的学生,但是我能看到,每个学生的表情充满了感激。我感受到,学生们的内心是非常温暖的。”陈老师很有感触地说,有学生还告诉他,尽管每年吃过“年夜饭”的学生都会毕业离开校门,但是多年后,他们对这餐饭仍抱有感激之情。这顿特殊的“年夜饭”成为了他们人生道路上一份永久的激励。

  久而久之,校领导和学生一起“拼年夜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的传统,“今年的‘年夜饭’已经准备就绪,还是3桌,‘全家’吃团圆饭。”陈老师笑着说。(本报记者  冯瑶君)

与老乡拼年夜饭
感受过年热闹气氛
创造家人快乐记忆

  楠楠,40岁,显得秀气而文静。如今,她在新会一家公司做文案策划。从她的服饰与谈吐中,记者能感受到,她应该属于那类传统与时尚合二为一的职业白领。谈起吃团年饭,她笑说:我早已经是“拼族”,单“拼饭”就拼了6年。

第一次拼饭:老乡一家没买到回乡车票

  6年前,楠楠的爱人因为不想自己的母亲一年忙到头,临过年了,还要为一家的团年饭忙得脚不着地,于是跟楠楠商量,不如搞搞新意思,到酒店吃团年饭。楠楠当然赞成。作为媳妇,团年饭她常常因为工作忙,很少帮手。为此,楠楠心里对婆婆一直有愧意。现在爱人提出到酒店订团年饭,她当然求之不得。

  可当时还不是很多人能接受到酒店吃团年饭,所以他们的设想,首先就遭到婆婆的反对。楠楠的爱人好说歹说,再加上以爸爸生日也接近年三十为“筹码”,婆婆最终勉强答应。那一年,他们把团年饭订在冈州宾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14岁女生作文描述自己遭家长强奸经历 警方介入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