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网友细数拜年短信七宗罪 引发热议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2-25 17:07:30  来源:东方网 

  昨天,记者从江苏移动、联通了解到,今年春节短信数量激增,除夕全省手机用户短信发送量数亿条,拜年彩信也有所增加。短信种子播撒中,广东一些网友却发起了抵制短信运动,呼吁大家拒绝短信拜年。并列举了贺年短信“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七大罪状”。

  【观点碰撞】   

  反对者:有人除夕特地没开手机  

  杜女士在大年夜特地没开手机,说起短信拜年,她坦言自己不太感兴趣。以前家里没有装电话,亲戚都上门拜年;装了电话后,一些住得比较远的亲戚,从除夕开始就打电话拜年了。老两口有了手机后,过年过节也经常接到小辈发来的短信,原来她觉得很感动,但后来和子女一交流,才知道大家收到的短信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以往除夕时不时收到的短信,也经常会让手机空间挤爆。因此她索性关了手机,告诉小辈:“打个电话聊聊天不是挺好的嘛。”  

  赞成者:高科技拜年少了麻烦  

  “每收到一个朋友的拜年短信,我就能感觉到一份真情”,住在南京河西的许小姐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以往不一样了,去亲友家拜年,不是过去随便上门拉拉家常那么简单了,得到隆重招待的同时说不定给朋友添了麻烦。想到朋友了,用短信拜个年,效率高又不费事,好玩的短信还能让大家笑开怀,“有些短信确实是重复的,但这不也证明了它受到大家欢迎吗?”   

  【专家视点】   

  用心拜年就是好“民俗”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孙先生认为,从上门到打电话,再到发短信,每个时代人们联系感情的方式都不一样。不过,短信和传统文化也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古人就从写信沟通中找到乐趣,而现在短信则有点类似过去的寄明信片,用浓缩的几句话概括了对朋友的祝福。虽然短信是种“捷径”,但并无削减情感因素,在担心朋友收到无差别的短信时,人们发送前也都会掂量掂量,甚至激发了“原创”的热情,有些针对特定朋友的祝福,是不可以复制的。而且,短信和其他拜年方式如上门祝贺、聚餐并不冲突,短信只是增加了一种传递情感的方法,可以涵盖亲戚、朋友、同学这些不同的圈子,甚至平时有矛盾的人。(C001)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今上午东城商区鞭炮形成 声浪几个小时不衰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