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王莹被传“潜规则”看圈中女星 | ·星座命理中关于创业者的“潜规则”! |
·品牌营销:白酒游戏新规则 | |
·教你看清创业的游戏规则 | ·教你看清创业的“游戏规则” |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11月1日 | ·蔡明:解密创意工业“潜规则” |
·美联储官员就政策规则的价值和局限发表 | ·生意人必知的赚钱规则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潜,无论男女还是规则,都要有"潜"的理由。有时,这些理由面对由"潜"变"显"的窘境时,反倒象是一个托儿,就看谁有本事能把它打扮得冠冕堂皇了。
第1个托:传统。拿传统做托儿,实在情非得以。在爱情、婚姻、家庭之间,我们有个诺大的障碍,那就是传统。传统的观点认为夫妇之爱是真诚的、专一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今天,传统的观念正在被逐渐颠覆,这种调调,谁还相信。所以现在的人一到中年,突然发现手里的爱情股,也有百分之八十会被套牢的风险。人心思动,眼看着这传统的保险也不可靠,所以干脆唱着传统压抑个性的调调来一出"出墙"的好戏,于是,一些因为婚姻而感到身心俱疲的人开始以此为乐,心甘情愿把自己潜入"水"下,只是不知道,传统这块大石压在身上,是否还有轻松上岸的可能。
第2个托:家庭。有人说,家庭好比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事实上,家庭被搬出来当托儿是有点委屈的。这个在传统的指导下组成的非临时性亲情结构,怎么说也算根正苗红了。但有一项调查中的数据显示:80%的家庭属于亚和谐状态,而其中又有30%属于维持状态。看来,家庭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潜男女风起云涌也就不足为奇了。潜,因为家可以上升为"显",但为什么成功的案例如此之少?想来,也是出于这些人对家庭地基稳固的失望,或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吧!
第3个托:爱情。凡事加上爱情的说辞,便高尚得无可辩驳了。其实爱情是个模糊的概念,解释几代人也解释不清。"爱是允许别人穿着他想穿的衣服,过他们想过的生活,做他们想做的人,而不是批评他们"--澳大利亚畅销书作家安德鲁·马修斯这样解释人之爱。可这足以把爱情解释清楚吗?其实爱情本来不是个托,用的人多了,便自然成了托。这不是爱情的错,而是人的错。现在的爱情再也没有排它性了,而是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方针,正如一句手机短信:稳住二,保住一,发展三四五六七。爱情的保鲜期太短,可魅力又太大。爱情危机后,寻找新的爱情又成为"潜男女"又一个美丽的托儿。
第4个托:自由。自由,让人一看就心生向往,心潮澎湃。有个妙喻:爱情像一只风筝,线不能扯得太紧,否则,不是线挣断了,就是风筝一头栽在地上。两种结局,谁都不会喜欢。放风筝的妙处在于收放自如,该收时收,该放时放。婚姻也是这样,两个人相处的艺术,也在收放之间。很多"背叛"的案例在被拿到桌面上来说时,都少不了一句话:婚姻是个枷锁,我渴望自由。但是,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潜男女把他们的自由和一成不变的家庭拿来作比较本身就存在诸多不公。而问题是,潜男女真的可以因为一个"潜"字而获得更大的自由吗?这显然又是一个问题。可见,自由已经成了潜规则的一个最虚假的托儿了。
第5个托:审美疲劳。"审美疲劳"这个词因为《手机》而一下红遍神州,但它同时也演变成潜男女的一种冠冕堂皇的存在理由。夫妻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左手摸右手,感情难免淡漠。看着费老无辜地说着:"二十年都在同一张床上,不会审美疲劳吗?"好象是实话,也好象有为自己开脱之嫌。可怕的是,这种行为竟然有科学作为依据。据美国一位人类学教授研究发现,女人的基因只允许婚姻维持4年,之后便需要另觅配偶。她说:"人类大脑中激发爱情的化学物质,在男女结合36个月之后便会耗尽,但我们通常要再过一年才会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转身他顾、另觅新欢的时候了。"她又道:"这不用奇怪,须知自然界中没有一种能够厮守4载的哺乳动物,除了人类。"这便是美国版的"审美疲劳"了,而他们的理论数值是四年,而我们的费老却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只是不知道这是否又是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问题。
第6个托:激情。现代人往往把爱情看作是激情和责任的结合体,这实在太过理想化了。激情永远是一时的,任何人不可能让自己燃烧一辈子。所以,拿"寻找激情"作为越轨的托儿,多半抱的都是"玩"的心态。皮皮在《渴望激情》中就曾使用过这个托,并洋洋洒洒的写了几万字,尽管我怀着"渴望"的心情看完了,但对书中的主角的激情仍无感觉,说来说去,无非是夫妻生活平淡乏味,没有激情,导致男女"出轨"--又是老生常谈,可为什么人们寻找激情,就不能换另一种方式呢?非得跟爱情沾边,非得和性爱死磕?所以,渴望激情不过是时刻都不曾衰退的欲望,掩饰的,还是既想当君子又想扒墙头的本质。激情就是个托,更何况,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激情可言。
文/上善若傻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有些女人不能碰?!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