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北京海淀36公办学校接收分流打工子弟学生(组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9-2 20:29:51  来源:新京报(北京) 


戴着迎新小黄花的韩磊在练习少先队礼,他是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动作有些不标准。昨日,海淀区36所公办学校开始接收分流学生。

开学当日有学校接收人数超标过半,也有学校暂无分流学生报名

本报讯开学当日,据海淀区教委介绍,该区共有36所公办学校开始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另有两所学校将于一两日内开始接收。本报记者在海淀、丰台多家分流学校调查发现,有的公办学校接受情况顺利,有的则没有一名农民工子女报到,还有不少家长没有让孩子去计划接收的公办小学,而是选择了其他将被取缔的学校。

海淀艺师附小 超标接收70名孩子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学校接收分流学生已经超标。

据海淀艺师附小教导处刘主任称,目前该校已经接收了170名农民工子女,而预计人数是100人左右。现在该校几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已超出了海淀区要求的45人以下标准,达到了北京市每班48人的上限。其中以中低年级学生的数量最多,接收的三年级以下农民工子女占接收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

刘主任表示,8月31日开学以来每天仍有十几名家长带着孩子来校报名,目前学校仍在尽最大努力接收这些孩子。

清河一小分校 分流学生无人报名

而有的小学却没有多少分流学生前来报名。如海淀区清河一小分校原计划接收520名北京社会小学的学生,但在开学首日,没有一个分流学生前来报到。

据清河一小分校林校长透露,之所以没有一个分流过来的民工子女来报到,大概和北京社会小学于8月2日提前开学并收取了学生的学杂费有关系。林校长表示,尽管清河一小分校校舍、师资规模比较有限,但是因为有政府的支持,还是很愿意接收并欢迎来自民工子弟小学的学生。7月11日前,他们曾就接受事宜通知过北京社会小学,也有一些家长来咨询此事,但是7月11日后到开学前两天,几乎没有人再咨询或者登记。

据林校长猜测,可能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被分流的消息或者被分流到哪所学校。9月4日,清河一小分校全体教职员工会亲自到北京社会小学发放告家长书。

在海淀区前八家小学,该校是新希望实验小学的分流学校,昨日,记者没有看到一个来自新希望实验小学的学生。据校长介绍,因为校舍改造等原因,这个学期该校暂时不能接受新希望实验小学的学生。海淀区教委已经批准该校的这一从下学期开始接受从民工子弟学校分流过来的学生。

此外,被取缔的文华小学和明圆学校均照常开学,入学人数还略有增加。

丰台京奥双语学校 部分学生转其他非法学校

昨日记者在丰台区被取缔的京奥双语学校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并未按计划到槐房小学报名,而是转投另一所即将被取缔的尚德育苗小学。槐房小学校长辛洁拒绝透露该校目前的接收情况。据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分流工作方案》,该校计划接收500名外来人员子女。


海淀区师艺附小开学典礼上,一个新转来的小女孩伸了个懒腰。该校已超标接收170名孩子。

调查·海淀

通知迟到致孩子远道读书

海淀区教委称正尽快搜集信息,将发布二次通知

本报讯5岁的郭宇杰现在每天要坐1个多小时车去新学校了,因为妈妈觉得转入公立小学“办五证太麻烦”,只能选择打工子弟小学。郭妈妈不知情,没有“五证”,打工子弟仍然可以就读海淀的公立学校。对于“分流通知书”发放不到位的问题,海淀区教委表示,他们将尽快尽量搜集孩子们的信息,近日就将通过街道和在分流学校告知家长。

今年5月,离郭宇杰家最近的海清学校金五星分校被区教委取缔了。由子弟小学转入接收的公立学校需办齐暂住证、户口本、务工证、居住证以及户籍所在地的“无监护证明”,因嫌办证麻烦,郭宇杰选择了离家远的海清学校回龙观总校。

在记者调查的10位外来人员中,仅有两位将自己的孩子顺利转入公立学校,其他均选择了打工子弟学校,理由都是办证麻烦。家长李先生说:“听说要遣散,不过既然学校还开,我们也就接着上,不知道到哪里去办证,太麻烦。”

事实上,海淀区有明确通知,分流的孩子即使“五证”不全,一样可以进入公立学校。昨日,海淀区副区长赵建忠表示,在通知环节上,还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譬如,告知书不应该由打工子弟学校转交,而应直接给家长。“我们对少数打工子弟学校的抵触情绪估计不足,也有极个别的学校受利益驱动,扣押给家长的告知书,这让分流工作很被动,还有就是工作量太大,进展比较慢。”

昨日,海淀区教委有关人士表示,他们正在尽快搜集孩子们的信息,近日就将通过街道和在分流学校告知家长。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罗浮宫否认收藏首位中国画家作品 称是私赠馆长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