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四川新闻网消息
7月27日,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观音乡,村民们等待消防车送水来 新华社发
-全省15市54县出现严重伏旱,仅次于1994年和2001年,1775万亩农作物受旱,263万人饮水困难;
-与伏旱相伴的是高温天气,盆地中东部日最高气温达到38℃以上,西部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
-受灾较重城市启动应急预案,29个抗旱工作组深入重旱地区,一场抗旱战争在四川打响……
省抗旱办:29个工作组先保人畜饮水
四川遭遇严重伏旱,昨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相关负责人就四川抗旱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高工杨海介绍,从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和造成的损失来看,伏旱旱情重大程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排名第三,仅次于1994年和2001年,并且还有持续发展趋势。
据抗旱办提供的遂宁、南充等15市的统计,全省共投入抗旱人数744.97万人,抗旱设备67.46万台套,抗旱运水车辆1229辆,打井7840多口,抗旱资金1.51亿元,抗旱浇地1092万亩,临时解决了223.47万人、288.9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杨海介绍,今年的旱情来得比较早,大部地方从6月26日开始就出现伏旱,这对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受灾较重城市南充、遂宁、广安已经启动了相应等级的旱灾应急预案,各级部门也全力投入抗旱。省级财政已对遂宁、南充等13个受旱较重的市安排了抗旱资金1830万元,用于补助旱区提水和解决因旱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近日决定动用省长预备资金1000万元用于抗旱救灾,市、县财政也已投入2986.6万元。
据了解,省级有关部门已经派出29个抗旱工作组到重旱地区指挥抗旱,优先保障人畜饮水。旱情较重的南充、遂宁两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深入到旱区指挥抗旱,解决抗旱中的具体问题,并严明抗旱救灾工作三条纪律:一是各县级领导、乡镇党政“一把手”,县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坚守岗位;二是取消一切与抗旱无关的会议;三是对有水不抗、组织不力的乡镇“一把手”,将严肃追究责任。 本报记者吴宇宸
省气象局:高温伏旱还将持续
旱区包括15市54县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显示,今年四川大部地方气温持续偏高,雨量偏少,日照偏长,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南部出现严重伏旱。旱区主要在南充、达州、遂宁、广安、巴中、德阳、资阳、眉山、自贡、内江、泸州、宜宾、成都、广元、绵阳等15市54县,目前大部分县伏旱持续30天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72亿元。
全省263万人饮水困难
持续干旱导致旱区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截至7月底,受旱的15个市的水利工程蓄水46.4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蓄水10.35亿立方米。旱情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据抗旱办8月4日统计,南充、达州、遂宁等15市的农作物受旱1775.78万亩,绝收190.99万亩,全省因旱损失粮食产量316.7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34亿元。
由于大部分旱区在5月至6月上中旬遭受夏旱,再次遭受伏旱灾害后,旱区70%的溪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致使人畜饮水困难。据统计,全省有263.46万人、335.8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高温伏旱天气还将持续
据省气象局6月26日至8月4日降雨统计,全省有129个农业县(市、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少。同时受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7月以来四川盆地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盆地中、东部大部分地方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8℃以上,盆地西部的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17日盆地内的日平均气温为30.0~33.1℃,较多年同期偏高4~6℃。
省气象局的天气趋势预报显示,我省高温伏旱天气还要持续至八月中、下旬。本报记者吴宇宸
成都三区县受灾
成都的天气也是晴热少雨,位于龙泉山脉的金堂、龙泉驿和青白江部分地方出现了连续的严重春旱、夏旱、伏旱。进入盛夏7月,金堂、龙泉驿、青白江等地降雨严重偏少,晴热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范围为历史之最。
据气象资料统计,从今年1月1日到8月3日,金堂县和龙泉驿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2~47%。据8月7日初步统计,成都旱情较严重的3个区(县)受旱面积已达54.6万亩,有5.47万人和6.54万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截至目前,3个区(县)共出动抗旱人数17万人次,投入抗旱资金550余万元。金堂还启动了3级抗旱预案。
南充气温逼近40℃
9日,南充最高气温逼近40℃。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充市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到本月12日,南充仍是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都在39℃以上。(陆代军)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江西成立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