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一根捞竿传递无穷力量--记王显明和他的追随者们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1 14:17:45  来源:新华网  

王显明和他的青年志愿者们 张启飞/摄

王显明制作打捞工具——扎着网兜的竹竿 张启飞/摄

王显明比划着他的劳动成果 冯联清/摄

新华网上海8月1日电(记者杨金志)一根简陋的捞竿,长5米,重10斤,所用材料不过毛竹、木棍、铁丝、渔网。没有谁动员,没有谁奖励,多年来,上海老人王显明就拿着这根自制的捞竿,坚持每天打捞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上的污物,直到被癌症夺去生命。王显明去世前后,另一位老人吕信荣接过这根捞竿,无数环保志愿者追随着两位老人。黄浦江畔孤独老人的身影,在短短几年里变成了群像!

“怪”老头

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地处黄浦江的上游,这里是上海的主要水源地之一。镇上有一座吴泾公园,正处在湾流边上,上游下来的许多垃圾杂物洄流到这里打转,水面上总是漂浮着塑料袋、白饭盒、烂木头、死猫死狗。1996年,时年62岁无妻无子的退休工人王显明从上海市徐汇区动迁到闵行区吴泾镇。

不知从何时开始,吴泾公园里每天都会出现王显明打捞垃圾的身影。他从没主动宣扬过自己,被人注意也纯属偶然:1999年4月的一天,吴泾镇政府工作人员冯联清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位枯瘦老人站在堤墙上用竹竿捞东西。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头戴草帽,身上斜挎一只军用水壶。他就是王显明。

冯联清上前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捞东西,一个月能卖多少钱?”

老人家答:“我是志愿者,不卖钱的。”

冯联清有点诧异:“为啥要当志愿者?”他这才注意到,老人胳膊上戴着一只红布袖章,上面绣着“志愿者”三个字。

老人家边捞边答:“我是孤老,住在吴泾。居委会和街坊邻居都很关心我,我要回报社会。我看到大楼里黑板报在宣传保护母亲河,觉得自己捞捞垃圾还可以。”老人手上的捞竿是用毛竹和木棍拼接起来的,顶端箍着直径半米的铁丝圈,挂着尼龙网兜。冯联清掂量一下,捞竿净重足有5公斤。在水中捞物起竿,连水带物就更重了,竿子弯得像一张弓,颤颤悠悠,稍不注意就会失去平衡。

平时喜欢写文章向报纸投稿的冯联清说:“你的事可以上报纸。”

老人头也不回:“不要。”

老人身边放着一只铁丝网做成的垃圾车,底下装有小轮子,捞上来的污物就放到这里面。垃圾装满了,老人推车回小区倒进垃圾桶里。这段路足有两站地,还要经过一个铁路道口,垃圾桶的轮子经常陷进铁轨凹槽里,推出来十分吃力。后来,环卫部门在公园里放了两个大垃圾桶,老人的垃圾车这才下岗。

王显明捞垃圾渐渐捞出了“名气”,远近一带的拾荒者都知道有这么个“怪老头”。冯联清回忆说,老王做事很执著,有人嫌他脏臭,人家越说他越坚持。有电视台来采访,要他摆一下姿势,老王不肯,说:“我就是这样捞的。”他也不在乎名利,从不向公家要钱。冯联清曾经让老王拿买渔网的发票到他那里报销,老王不肯,说每月七八百元退休工资够用了。

未竟事

2002年7月,王显明在江畔捉到一只不认识的小动物,托人送到上海野生动物鉴定所。专家鉴定说这叫貉,黄浦江流域很久没出现过了,它的重新出现说明环境正在好转。听了这话,老王十分开心。

这一年,老王已经渐渐感到身体不适。10月中旬,老王的记录本上写着:当年已经捞出300多桶垃圾,近200只死动物,离他自己定的每年400桶任务已经很近了。这时候他却感到胸部不适,嘴里咳出血来。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肺癌,病灶部位已长出直径10公分的恶性癌肿。

生病以后,老王还是不肯闲着,常常从医院里溜出来,跑到江边捞垃圾。有人劝他多休息。老王一边喝水一边说:“这是人家捐的灵芝水,我喝了就可以恢复体力。”

2002年12月21日,下着大雨。中午,躺在吴泾医院病床上的老王说潮水要来了,得去捞垃圾。人家劝他不要去了,老王颤巍巍地爬起来,说:“我一听到汽笛声就想起来,捞一点少一点。”他披上雨衣径直赶往江边,捞了一个多小时。体力不支的他,捞几竿就要扶着栏杆喘口气。这是老王最后一次捞垃圾。

2003年1月27日早上,鼻子里插着管子的老王对来看他的冯联清说:“我拜托你,志愿者活动不能停下来,黄浦江的水大家都要喝的。等我好了,还要继续捞。”医生说,当时老人的脏器已经开始衰竭。30日8时35分,老人去世,享年69岁。

1月31日,农历大年三十,吴泾镇政府为王显明开追悼会。“我们镇上从来没有办过这么大规模的葬礼。”冯联清说。友爱实验中学是追随老人清污的志愿者单位,学校团总支书记陈丽说:“当天早上我给学生志愿者家里打电话,请他们出席葬礼。大过年的,生怕有的家长忌讳,结果家长都很支持,三十多位学生全都来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怀疑有婚外情 七夕40多位妻子请人调查丈夫行踪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