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青年报:公开房价成本违哪门子法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22 11:45:25  来源:人民网 

  北京师范大学一学者近日在南京的一个论坛上称,“公布房价成本”的建议不仅可笑,而且是违法的。他说,这违反了《公司法》,因为《公司法》赋予了公司自主定价权。对这位学者的看法,笔者有不同意见。

  中国的《公司法》于1993年12月颁行,之后经过三次修订。该法着重规范了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但是综观条文,并没有出现赋予公司自主定价权的表述。

  所谓“自主定价”,也称“市场调节价”,即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1997年颁布的《物价法》里对此有所表述。很遗憾,该学者把“自主定价”出自哪部法律这个问题给弄错了。在错误援引“自主定价”出处的同时,他还坚称,因是法定的,自主定价权就不能随便受干预,也不能以房价高为由就交给老百姓监督,否则会很麻烦。

  的确,与“政府指导价”及“政府定价”一样,“自主定价”是《物价法》认定的法定价格行为,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法律赋予经营者绝对操纵商品价格的权利,且消费者与政府就不能加以监督与管制了呢?是否消费者一旦需要获知价格真相与构成成份时就违法了呢?

  当然不是。从法理角度看,尽管法律赋予了经营主体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作为一种价格行为,肯定是需要规范的,这一点《物价法》已有明确。中国虽然主要实行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但一个前提是,这种机制必须存在于宏观经济调控之下。也就是说,自主定价并非随心所欲且不受监管,它是必须接受并服从调控的。

  民众显然也有权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因为价格的终端承受者是消费者,他们理应行使监督权。法律对此也已明确,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有权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价格监督作用。

  事实上,房价成本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地价、建安成本、各项配套费用和运营成本。除去运营成本外,其他数字都是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或都能测算出来。民众对于房价成本信息的了解,并不是刻意干涉企业经营自由,也是符合有关法律精神的。

  近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针对房地产领域的问题推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六项措施。显然,政府清楚地看到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积弊,比如当前房价有很大的人为操控嫌疑———在这个背景下,房价成本的公开,应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章剑锋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逸飞

下一篇更精彩:堕落的一代? 5女大学生竟住男生宿舍!(组图)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