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财政部:我国每年公款消费近9000亿说法不实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19 21:23:37  来源:sina 

        近一年来,国内各大网站及部分媒体对我国公款消费的议论较多,观点和数据也众说纷纭,最近引用较多的是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2006年3月13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一文。为了解相关情况,4月10日记者在国家行政学院对竹立家教授进行了专访,同时就公款消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

  竹教授在上述文中提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与公车消费相联系,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计算,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

  记者了解该文数据来源时,竹教授称,文中有关2004年公款消费的数据转引自广东省政协主办的《同舟共进》杂志;其它数据散见于正规的出版刊物,如1月22日的《参考消息》,2月27日的《学习时报》等。记者表示曾查阅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没有发现干部公费出国消耗3000亿元的内容,他说,有些数据《中国统计年鉴》这类的出版物中可能没有。他表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呼吁社会对公款消费问题的重视。

  随后,记者就此采访了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根据《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有关科目数据,可以对公车消费、出国费用等进行初步估算:2004年末全国共有各种公车180万辆,全年公车消费大约为1000亿元(包括交通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司机工资),其中,中央106亿元,地方894亿元;2004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公款伙食费如果按“招待费”的40%(其他部分为住宿费、外宾接待费等)、“会议费”的10%(其他部分为房租费、文件印刷费、场地租用费等)和“培训费”的10%(其他部分为场地租用费、教材费、课酬费、住宿费等)估算,大约为172亿元,其中中央19亿元,地方153亿元;2004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出国费用约为29亿元(其中出国用汇19亿元),其中中央11亿元,地方18亿元。以上三类开支合计1201亿元(其中中央136亿元,地方1065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4.5%、财政支出的4.2%。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上述数据是根据中央和地方决算报表所列数据统计的(未包括转嫁到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开支),实际生活中估计会略高于这一数字,但远远没有达到竹立家教授所说9000亿元的水平。

  2004年公款消费数据对比表

  项 目 竹教授文中数据 财政部预算司提供数据

  公车数量 400万 180万

  公车消费 4085亿元 1000亿元

  公款伙食费 2000亿元 172亿元

  干部公费出国费用 3000亿元(1999年) 29亿元

  三项支出总额 约9000亿元 约1201亿元

  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30% 4.5%

  记者核证了公款消费这一概念,发现这一说法主要是国内学者的形象表述,财政部门编制预算时并不使用这一概念;从国际惯例考证,公车消费、公款伙食费、出国费用等在发达国家也列入政府预算支出,是政府成本的组成部分。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央财政采取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加强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支出管理、狠抓勤俭节约,在规范完善政府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执行好现有对公车实行编制管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统一保险等制度的基础上,总结部分中央部门和地方公车货币化改革经验,借鉴国外做法,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二是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刹住公款大吃大喝之风的要求,修订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规章制度,对公务接待活动进行全面规范管理。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从严控制出国经费和出国用汇,努力压缩出国团组和人数,压缩无实质性和非专业性出国考察和培训。c009

malan

作者:徐辉、李丹  责任编辑:阿当

下一篇更精彩:郭德纲开发布会公开道歉 汪洋拒绝发表回应(图)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