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22张百元新钞一掰就碎 被疑曾受酸气侵蚀(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2-20 11:06:28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22张百元新钞一掰就碎专家称可能被酸气侵蚀过

家住洛阳路附近的李先生从银行取回1万元现金后,见其中有30张连号的新钞,就没舍得花,但等他想花时,却发现其中竟有22张百元新钞脆得像干煎饼——用手轻轻一掰就碎了!对此,银行表示可以兑换,但至于新钞为什么出现如此离奇的“煎饼”现象,他们也无法解释。12月19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两位专家看过钞票后推断———问题钞票很可能受过不留痕迹的酸气侵蚀。

崭新钞票竟脆如煎饼

“我一个朋友有一些奇怪的百元新钞,用手轻轻一掰就掉下一块碎片,根本花不出去。”12月19日上午,市民崔先生向记者反映了他所见到的一件蹊跷事。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奇怪钞票”的主人李先生。“这些日子我真让这些怪钱烦死了,看着挺新的,可用手稍微一折就碎了,就跟我们临沂老家的煎饼一样脆。”在李先生家中,他无奈地从床边电视柜里取出一个笔记本,打开后,记者见到了6张崭新,但破得有齐茬的百元钞票,其中的几张破损处像锯齿,有的则直接从中间折断。记者注意到,6张钞票中,有5张的序号相连。

“本来有30张,发现问题前花掉了8张,之后银行无条件给换了16张。”李先生说。为了验证李先生所言,记者捏起一张残币的一角,稍微一抖,“啪!”竟然直接断了!

取钱时已有破碎迹象

崭新的连号钞票怎么脆成了“煎饼”?李先生认为,问题很可能出在取钱的银行。

他回忆说,今年5月上旬,因为要购买设备,他就到一家银行青岛市分行郑州路分理处,用银行卡取了1万元人民币。“当时营业员用点钞机验钞时,我发现点钞机旁有些小碎末,但当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尤其是看到里面有30张连号的崭新百元钞票,就高兴地带着钱回家了”。

回家后,李先生把新钱用报纸包好了,放在卧室的抽屉里,随后,将里面的一些旧钞票花光,有一天,他在四方区一家建材市场购买钢材,动用其中的新钞票支付货款时,却发现了一个让他尴尬的现象———手中的钞票一折就碎,像煎饼一样!见此情景,卖钢材的老板说啥也不要这“怪钱”。

“这是怎么回事!我赶忙回家一看,剩下的新钞竟全是这样。”李先生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钱从银行取出时就存在问题。“因为我把钱取出后,就直接放在了向阳的卧室抽屉里没动过。而且,之前花出去的那8张很可能也有这个问题”。

银行无条件换了16张

出现了“煎饼”钞票,李先生立即赶到了这家银行青岛市分行洛阳路分理处,要求兑换这22张残缺钞票。银行营业员仔细挑选了一番,对其中残缺程度较小的16张,按100元换 100元的比例当场进行了兑换。但剩下的6张残币,对方要求李先生到所在居委会开出“人为损坏”证明后才给兑换。由于觉得钞票残缺并非自己所为,加之工作繁忙,李先生就一直没去兑换那6张残币。

12月19日下午,李先生来到了当初取钱的郑州路分理处。看了李先生出示的残币,一位姓历的营业员鉴定这些是真币,表示可以兑换,但前提仍然是要李先生到所在居委会开一张证明。对于钞票出现的“煎饼现象”,这位营业员和其他几位同事都表示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不管钱是不是从该银行取出的,他们都无法解释。

随后,李先生又来到该行四方区支行,也得到了同样答复。一位女营业员在承诺其中5张残缺程度不是很严重的钞票可以全额兑换的同时,还很耐心地用透明胶布把李先生的6张残缺钞票粘了起来。

怪钱在手主人很委屈

“你觉得该怪谁?怪银行吗?”拿着“怪钱”跑了一天后,记者问李先生。

“其实也不能全怪人家银行。银行没有必要拿酸去侵蚀自己的钱。发生这事后,我想了很长时间,猜测极有可能是有人取出钱后不小心被酸侵蚀了,此人又把这些钱存进了银行,银行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了。”李先生说:“不过,我觉得自己有些委屈。”

对于为什么委屈,李先生说:“我自己没去做侵蚀、破坏人民币的事,但银行却要我去开‘破坏’证明———证明是我自己损坏了人民币!这才是我委屈的原因。”

专家推测

钞票有可能被酸气侵蚀

12月19日中午,听说新钞一掰就碎这件蹊跷事后,青科大化工学院的陈学玺院长与该学院刚刚引进的纸浆造纸工程学科特聘教授陈夫山立即展开了分析研究。

在询问了李先生取钱经过、存放钱的环境等问题后,两位专家推测———排除造币厂选用纸张因素外,基本可以认为,钞票受到过酸气、酸液或其他化工原料的侵蚀,其中,最大可能是不留痕迹的酸气侵蚀。

陈夫山教授说,人民币纸张的主要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女子为病危洋丈夫筹备最后婚礼续:丈夫逝世(图)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