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北大女硕士花万元购置应聘面试服装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3 11:06:18  来源: 北京晨报 

求职压力竟然拉高“着装”花销。记者日前从西单、王府井、崇文门等商业区了解到,又是一年招聘时,近期买套装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多,购买的多为400元至3000元之间的职业装。而北大一女研究生更是掏出近万元,购置应聘行头。引来应聘的同学们“排队”借穿这套天价服装。

学生举动

万元服装 同学排队借穿

为了能给招聘公司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张靓(化名)特意花巨资自我包装一把。先是到王府井某商场,一狠心从里到外买了全套服装:衬衫1100元;裤子1200元;上衣2300元;外套3000元,整套下来共花去近8000元。之后,又到西单一百货商场花500元买了一双皮鞋,在中关村商场买了一个700元的皮包。最后一狠心,在另一商场又购买了880元的护肤品套装。

张靓买到合适“装备”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同学上门借衣。7天里有20多名同学借衣服。张靓特意排了一个“应聘服装外借时间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毕业生都抱有这种心态。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打造求职“行头”,就怕稍有疏忽,在面试中会被“毙”掉。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一间女生寝室里,6名女生把自己面试时穿的衣服挂在一起,以便不同面试时穿。

企业说法

衣着得体 求职确占先机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从学生到公司职员社会身份的转换,求职成本首先就是“换”服装。对此,在中国服装网工作多年的赵先生表示理解。他认为,人靠衣装马靠鞍。许多企业不会只看大学生毕业时的专业和能力水平,还要看应聘者个人的特质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而得体的衣服是可以把求职者的特质发扬光大的,有利于在求职中占到先机。

专家观点

这是“社会病”重要表现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却指出,这是社会浮躁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病”的重要表现。周教授说,在求职难度不断加大、薪水被压低的现实下,大学生也想走捷径,名牌大学毕业生更是如此。而毕业生购买天价行头包装自己,恰恰反映出其脆弱、投用人单位所好的心理。周教授表示,用人单位看中求职者外表这是事实,但如果因此造成毕业生的“病态”心理,必将对青年人身心健康不利,对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有可能因此在毕业生间造成恶性循环。晨报记者 王猛

相关新闻

智联招聘网调查显示应届生求职经验多吃香

晨报讯(记者 姜葳)被视为求职第一块“敲门砖”的简历究竟怎样写才能最得雇主青睐?来自智联招聘网的调查显示,企业最看中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其次是专业,而学习成绩仅位列倒数第三。

“对于应聘者的简历最先看的是什么”的调查显示,57.8%的雇主选择了“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企业普遍认为,拥有一定实习、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容易完成由学子向职场中人的角色转化,因而也就更受到企业的青睐。“在校成绩”仅以3.5%排名倒数第三。

简历中受企业重视内容排序:

1 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2 专业;3 毕业院校;4 英语水平、计算机等水平;5 性格、爱好、特长的描述;6 年龄、相貌等个人基本情况;7 在校成绩;8 奖惩情况;9 出生地。(C001)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侯湘婷否认与李宇春绯闻:李宇春怎可能追我(图)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