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高校人才战”提前打响 | ·充满想象力的高校新商机 |
·彰显网络语境下高校校报的审美特质 | ·新飞联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 |
·三本录取延至28日 339高校计划招录6534 | ·教育部:不采取合并学校途径化解高校债务 |
·高校收费不公示 学生可拒缴 | ·四年费用四五十万港元报考香港高校门槛 |
·高校新生须复查 坚决清退冒名顶替上学者 | ·高校重奖尖子新生 清华各省前5名每人奖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未经允许,不得离开学校。这是南京某高校浦口校区的一条校规。这条“封门令”所限制的对象,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
“封门令”的出现,让较为宽松的高校传统管理模式,遭遇了挑战。这种管理是否妥当?日前,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封门令”限制大学生出校门
刘强(化名)是南京某高校浦口校区一名大三学生。他对学校的这条校规感到不可理解。他和他的同学私下里把这条校规称之为“封门令”。
据悉,该校浦口校区作出规定,“未经许可,本校学生周一至周五,不得离开学校。周五下午3点30分之后,周日下午5点30分之前才可以自由出入学校。”
迫于校规,刘强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都是大学生了,学校管理也太严了吧。”刘强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如同高中阶段那般枯燥。
不久前,记者来到该校浦口校区。当时正是上午10点,学校大门紧闭,没有一个学生从校园里走出来。
刘强告诉记者,在“封门令”限制外出的时间里,学生如有紧急情况要走出校门,必须向门卫出示校方盖章认可的请假条。请假条是由校方印制的,印有“离校期间,任何意外事故均由学生及其家长承担后果”的字样。
校方:“封门”为学生安全着想
该校浦口校区,有近2000名大学生。刘强和几个同学,曾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但“封门令”的颁布,让他们的计划成为泡影。于是,他们只有在节假日,才能跑到校外“透透风”。其余时间,则呆在校园内。“我们渴望双休日!”这些大学生对休息日的期待,可谓望眼欲穿。
该校浦口校区,为什么要颁布“封门令”?该校学工处一位老师解释说,浦口校区地处偏僻,周围存在不安全因素,“封门”是为学生的安全着想;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经常彻夜不归,影响正常的学习。校方采取“封门”措施,也是为了杜绝这种不良现象。他还表示,校园内的各种设施比较完善,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需要。
记者发现,该校区除3个食堂外,还有饭店、网吧、台球室等设施。
不过,对校方的这番“好意”,大部分学生并不领情。他们认为,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被“保护”起来。学校实施“封门令”,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近人情。另有学生则认为,学校“封门”后,使得学生只能在校园内购物,有“强制消费”之嫌。
对大学生“封门”管理是否妥当?
一直以来,高校普遍强调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而南京某高校浦口校区发布“封门令”,这在高校管理上较为罕见。
该校一位学生家长表示赞成。“如今的大学生自制能力太差,动不动逃课废学。如果没有‘封门令’,我都准备来陪读了。”
但更多的是反对声。一大学学工处老师就对记者说:“我们学校只有在‘非典’时期,才限制过学生的进出。”他认为,高校采取“封门”措施管理学生,并不妥当。“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享有行动的自由。校方不能用行政命令,干涉学生的正当权利。”
那么,南京这所高校浦口校区的“封门令”效果如何?
记者采访了解到,“封门令”发布后,该校区有部分学生,因不堪禁止出校的规定,发生过强行闯校门的事情。为此,校方专门安排有关辅导员,在校门口“疏导”。
“封门令”是否妥当,并无定论。但如何有效管理大学生,却是各高校面对的共同难题。记者得知,因管理引发的尴尬,并不少见。如国家教育部门曾下发文件,禁止大学生在外租房。“禁租令”一出,引来各方质疑。最终因缺乏操作性,这一制度不了了之。(记者陆诚) (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心脑血管病呈现年轻化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