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为题 《金戈梨园》民族文
西方媒体:伊朗的答复将是对和平与
日本年轻人战争意识超中韩 中国仅
以色列因黎以战争被国际特赦组织
以政府战争耗资23亿美元 居民赔偿
美化侵略战争 日军建立“宣传部
鲍德温挑起美国文化战争 性商店让
一场不对称的“第六次中东战争”
赢了战争 输了爱情
《夜宴》早已递交材料 “申奥”战

军报:中国未来战争中 不怕死是官兵基本素质!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31 16:08:09 来源:解放军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以色列马萨达山顶有一个著名古城堡,公元前73年,近千名犹太人拒绝向罗马征服者投降,浴血奋战3年后集体自杀。以军把这里作为民族尊严的象征,军校排长训练班的学员在学习结束时都要在夜间攀登通往马萨达城堡的峭壁,并在火炬前宣誓甘为国家献身。

我军战斗精神宣传画
军战斗精神宣传画

战斗精神是军队作战和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胡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指出,战斗精神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极为重要的内容。全军要突出战斗精神培养,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军事院校是我军军官生长的源头和基地,在对他们进行军政素质和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还应把强化战斗精神作为重要一课,使院校在战斗精神培育上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示范性作用。

未来战争因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心理战、舆论战等作战样式的广泛应用,战场环境更加残酷和惨烈,因此,具有顽强、果敢、英勇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一个军事指挥员的必备素质。对院校学员进行战斗精神培育,向来为世界各国军队所重视。美军在总结近几场高技术战争时反复强调:“士兵和指挥人员的本领、勇气、性格、坚持力及意志力等精神因素总是起决定作用”。美军院校教育理念之一,就是注重在艰苦环境下让学员体验和培养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西点军校在新生入校后都要进入“魔鬼训练营”进行残酷的训练,以培养“责任”、“正直”、“纪律”、“勇气”和“毅力”等方面素质,就是要把学员打造成“从身体到灵魂如同钢铸一般坚不可摧的人”。以色列马萨达山顶有一个著名古城堡,公元前73年,近千名犹太人拒绝向罗马征服者投降,浴血奋战3年后集体自杀。以军把这里作为民族尊严的象征,军校排长训练班的学员在学习结束时都要在夜间攀登通往马萨达城堡的峭壁,并在火炬前宣誓甘为国家献身。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军事院校,也无不把战斗精神教育列为必修课。从当前我军院校教育看,战斗精神的培育在有的院校仍然是薄弱环节。从部队反映的情况看,有些毕业学员到部队通常是知识够用,而意志品质不够过硬。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院校使命主要是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努力为全军部队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实现这一要求,院校教育必须以履行历史使命的高度责任感,既在提高学员的军事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又注重培养学员顽强的战斗精神,始终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发展素质教育、推动教学训练改革的重要内容。战斗精神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综合过程,必须克服“院校主要是搞好理论教学,战斗精神培养主要在部队”的思想,按切实保证人才素质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努力使院校成为铸造军官特有意志品质的熔炉,使他们具有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不为强敌所屈、不为名利所动的革命气节,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服从命令、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坚毅果断、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院校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学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报效国家的荣誉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确立带兵打战、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使命意识。战斗精神培育既要注重思想灌输,更注重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坚持按实战标准抓好军事课目的教学培训,注重在模拟战场环境中锤炼敢打必胜的信念,多安排难度较大、对抗性强的训练内容,让学员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都经受挑战。心理素质训练内容必不可少,通过对心理调节机理和心理战特点的研究,提高学员对挫折和未来战场残酷性以及各种舆论干扰的应对能力,保持对敌作战的精神优势。坚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锤炼学员,培养面对艰苦严酷环境毫不畏惧的品格,积极组织学员参加抢险救灾和野营拉练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艰苦条件,锻炼学员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同时,按照“严于部队、高于部队”的要求加强校园日常管理,在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严格落实条令条例中培养战斗精神。院校是军人步入指挥员队伍的起点站,战斗精神培育从院校抓起,不仅有利于培养青年指挥员顽强的战斗作风,而且也会因为自身素质过硬带出作风顽强的部队。(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军报:把军营造得比大学校园还舒服令人忧虑
下一篇文章广州军区某装甲旅战士断然拒绝外国游客咨询情报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