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营房多裂缝营区飞弹片 探访驻黎中

中国工兵在黎巴嫩排除未爆子母弹330枚(组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30 17:35:01 来源:中国国防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排雷连长陈代荣(左)带领官兵准备销毁哑弹

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司令慰问在交战期间受伤的3名中国官兵

尽管黎以
双方均在8月14日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停火,但形势依然严峻。以色列军队在停火后仍暗中出手,偷袭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真主党据点。双方发生激烈交火。8月23日,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在总理府召开记者招待会,呼吁国际社会参与黎战后重建。此时,中国维和工兵营正在危机四伏的黎巴嫩南部地区,积极投入维和行动中。

排爆:上千枚未爆的炸弹散落在中国工兵眼前

“嘭!嘭!”又有两名黎巴嫩南部平民触爆两颗未爆炸弹,身受重伤;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一辆装甲车也轧爆一发未爆炮弹,车辆严重受损。

经过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黎巴嫩南部城市主要道路和设施严重损毁,未爆炮弹遍布道路、田野、果园、村庄及房屋内,严重威胁黎南部平民和在当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维和官兵的安全。就在双方停火后的短短几天里,已经发生多起黎巴嫩人触爆哑弹受重伤事件。

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司令皮雷格里尼少将致函营长罗富强,要求中国维和工兵营积极执行战后排爆任务。刚走出战火威胁的中国维和工兵营官兵再次面临更为复杂和危险的考验。

8月16日下午,维和工兵营扫雷连连长陈代荣奉命带领8人的排爆小分队前往哈尼亚特村排爆。陈代荣是国际雷场上的扫雷高手,与地雷打了20年交道。无论啥样的地雷,只要在他眼前一晃,他就能一口说出产地性能。但到达目的地后,官兵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上千枚未爆的炸弹散落在村庄的道路和果园内,其中很多都是极难处理的子母弹。这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炸弹,也是被联合国禁止使用的武器之一。子母弹的内部通常会装有几十颗到上百颗钢珠,一旦引爆,钢珠会向四面八方射出。24岁的排雷连士兵刘军就碰上了这么一颗炸弹。“当我打开子母弹的时候,发现里面的铜丝线还一圈圈完好地盘绕着。而刚刚在打开弹头时,只要我力气再稍稍大那么一点,就有可能拉断铜丝线,引爆炸弹……”

被排爆分队收集起来待销毁的未爆子母弹

官兵们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各种炮弹,小心翼翼地拆除引信,尔后集中起来进行销毁。由于这些哑弹的引信都已击发过,危险系数极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爆。就在作业过程中,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两名黎巴嫩青年开车路过时引爆了一枚炸弹,一人腿部受伤,裤腿被鲜血渗透了。随队刘医生迅速对其进行包扎。另外一名青年由于伤势严重,被他们立即送往医院治疗。亲眼目睹这一惨状,使维和官兵彻底排除所有未爆炮弹、还当地百姓一个安全和平的家园的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这段时间,维和工兵营已成功诱爆排除未爆炸(炮)弹330枚,抢修道路约23公里。根据维和部队司令部的安排,今后一段时间,维和工兵营官兵将每天往返于部队驻地和黎南部城市之间。他们不畏艰险,决心排除所有哑弹,还黎巴嫩人民一个没有安全隐患的家园。

修路:为黎巴嫩百姓铺平回家的路

黎以交战期间,以色列战机几乎每天都要对黎巴嫩南部地区进行轰炸。当地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如今,战争给当地平民留下来的不仅仅是无数的哑弹,还有留在路中央的一个个巨大弹坑和一片片废墟,给返回家园的平民设置了一道道障碍。

早在黎以交火的第3天,中国维和工兵营就根据作战需要,组建了一支道路应急抢修分队,由两名副营长带队,及时完成司令部赋予的各项保障任务,确保维和部队执行人道主义救援、后勤补给和当地难民道路的畅通。

停火后,维和工兵营的道路应急抢修分队在黎南部平民最需要的时候,又再次挺身而出,显示了中国工兵过硬的军事素质。

中国维和工兵营针对难民即将返回家园和联合国重新部署的维和部队也将到来,积极加强黎南部地区重要道路的修复。维和工兵营道路应急抢修分队重新调整队伍,减去了装甲救护车,将由排雷连官兵组成的排爆小组加强到道路应急抢修分队中。每天,他们到外面执行任务时,先由排爆小组对即将修复的路面、场地、桥梁周边进行仔细搜查,看是否有哑弹,待搜查安全后,才进行施工,防止由于触爆炸弹造成人员伤亡。

推土机操作手段森连续作战,在闷热的驾驶室里,每天挥汗如雨,构筑迂回道路。他由于每天在驾驶室里待的时间长,加上推土机声音大,每天回到宿营地,耳朵嗡嗡直叫,实在太累,倒头便睡着了。但因没有可替换的操作手,他每天坚持工作。不少维和官兵和段森一样,都坚持奋斗在维和的本职岗位上。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小泉就右翼纵火案表态 日作家吁警惕法西斯复活
下一篇文章俄第五代战机将吸取米格和苏式战机优点(组图)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