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反垄断第一案开审 北京企业起
规范电视购物需提高企业退出壁垒
规范电视购物需提高企业退出壁垒
RoHS指令: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标准普尔: 中国企业将有更大型并
车展是鸦片:多如牛毛企业还是要
中国企业“叫板”英特尔 认为其非
商务部官员提醒企业需警惕进口国
新创共拓开源疆界 搅动企业系统管

印情报部门以安全名义封杀中国企业竞标港口建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31 17:19:53 来源: 中青在线(北京)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印度政府近日在审议几处港口的兴建与扩建项目时,参与竞标的中国公司——香港和记黄埔集团,以及中国凯迪电力工程公司和中国港湾建设集团联手组成的一家企业,被印度情报部门以“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潜在伤害”为由一票否决。

《印度时报》7月23日报道说,这几个项目分别是印度孟买和金奈的两处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和位于印度南部特里凡特琅附近一个用于国际转口
运输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中国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已经向孟买和金奈两项工程的业主提交了标书,而由中国凯迪电力工程公司和中国港湾建设集团联手组成的一家企业,则对印度南部的那处港口建设表示了意向。

不过,现在这3家公司参与上述工程建设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因为印度情报局、印度政府研究与分析局和印度国防部3家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公司参与上述工程说了“不”,理由仍然是“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潜在伤害”。

孟买是印度第一大都市,孟买港也是印度第一大港。印度海军西部军区司令部就设在那里,印度海军几艘比较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像“孟买”号也把母港设在孟买,印度军方因此认为,如果让与中国内地有密切联系的香港和黄集团承建孟买集装箱码头,将可能使中国人有机会获取驻孟买海军布防和行动的情报。

印度情报部门更耸人听闻地警告说,让中国公司承建印度港口将使中国势力有机会染指印度洋。

落后思维方式反伤印度自己

印度军情机构如此表现并不奇怪。今年7月3日,加拿大《多伦多星报》刊出标题为《印度担心丝绸之路会成为情报之路》的文章称,乃堆拉山口曾经是印中商贸的生命线,占据了两国边贸80%的份额。1962年的印中边界冲突使得这个关口处于关闭状态。现在,随着两国关系的回暖,乃堆拉山口重新开启。商人们对边境贸易前景满怀信心,印度国内许多政治领导人也拥护重开乃堆拉山口的决定,他们认为这将是印中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

但印度的安全和战略事务专家警告说,乃堆拉山口重新开启,将会使印度的反间谍费用大为上升。印度情报局退休的副局长、《公开的秘密——揭开印度情报部门的面纱》一书的作者马洛说:“中国情报人员会很容易从乃堆拉入关,监视印度的军力部署和调动,侦探到印度的炼油厂和高敏感度军事训练中心等重要设施。”

也是这种考虑,乃堆拉山口开放后出现了中方热情、可印度方面却无人能过境交易的怪事。

有评论指出,上面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反映出印度部分政府官员头脑中落后的思维方式。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日益明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在今年4月的一次研讨会上,印度政府官员透露,目前全印度20多个港口的年吞吐量还比不上一个上海港。印度总理辛格在上月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理事会上曾明确提出,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内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0亿美元,这笔巨资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国的支持,诸多的建设工程仅靠印度国内的建设力量肯定无法完成。如果印度动辄以“安全”为由,将有实力的外国公司拒之门外,印度自身经济利益难免会受到伤害。

与“中印友好年”气氛不符

据印度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国,而且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很可能在明年就会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在印度与中国政府的共同倡议下,2006年已经被定为“中印友好年”。这显示出中印友好已远远不是一个口号,而已成为一个潮流和方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印度仍有人把中国的所谓“潜在安全威胁”挂在嘴边,这反映出印度这些人对中国的战略猜忌相当深。

在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背景下,印度为何总认为中国企业的投资“影响国家安全”?印度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印相互隔阂了近40年,一些旧有体系未能及时作出相应改变、政府部门依然对中国持猜忌心理,是印度谨慎对待中国投资的根本原因。(中青在线-青年参考特约记者雷怀)(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上海建成超级地下掩体 可容纳20万人生活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