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完成后,董晓华将剧本交给了电影局领导陈荒煤,陈将剧本转到长影厂。在北京,我们与郭导演见了面,他对剧本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修改剧本时董晓华已进北京文学研究所学习,他与导演接触较多。郭导演并不了解我们对董存瑞进行的采访。
电影《董存瑞》拍摄完成后,我是1956年在广州市永汉电影院买票看的。电影拍摄得确实不错,郭导演很有功力,张良的表演非 常到位,看后让我激动了很长时间。电影后来获国家优秀影片奖,我们作为编剧,也获得了优秀剧本文学奖。
电影《董存瑞》是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英雄舍身炸碉堡的壮举是任何一个编剧、导演也创作不出来的。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董存瑞。
我在创作董存瑞系列作品时,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必须用董存瑞原名,必须表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别的可以艺术加工,这两个基本原则不能改变。电影《董存瑞》放映后,有人质疑董存瑞牺牲前喊的“为了新中国前进”是否真实。我说,这是我在写小说和电影剧本时的艺术加工,不是原话。至于《真实》一文说,这句话是导演写分镜头剧本时“故意编排”的,肯定是他弄错了,不值得较真,但是文章说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情景是“推测”出来的,这就无法让人接受了。我当时采访了十多位董存瑞事迹的见证者,他们说的情节甚至细节都基本一致,不可能是哪个人能编造出来的。再说,50多年过去了,真若有疑问,怎么能把悬案留到今天?有人说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的情景是“推测”出来的,实在让人愤慨和疑惑。
(刘国彬整理)(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