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太恒的办公室,推窗远望,满目尽是雪域高原特有的蓝———让人心灵发颤的天、泛着青色连绵的山。张太恒深情地对记者说:“讲出来有点酸啊,恋上了雪山,今生便和它分不开!”
除夕,排长让山下的女友拨了60次电话,终于拨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堆拉雷达站官兵向全国人民拜年了!那一刻他们全哭了……
7月6日,离开刚刚 开放的乃堆拉边贸通道,路过森林、草原、戈壁,登上喜玛拉雅山南麓的堆拉雷达站,记者似乎经历了四季。
“真的!你们从那边来?我们早知道中断了44年的乃堆拉山口在今天重新开放,大家可高兴了!因为在这里守望着空中国门的是我们!”端坐在新型雷达车内的安徽籍三级士官汪有明见到记者很是激动。他指着雷达屏幕上由距离、高度等各种数据点组成的弯弯曲曲的线说:“看,这就是空防线!”
堆拉前线雷达阵地离边境线仅十几公里。一座座先进的雷达矗立山巅。9年驻守高山之巅,汪有明目击了我空防体系发生的新变化:“以往看的是橘红色的老雷达屏幕,时间久了,眼睛发胀,泪流不止,可又不敢擦,生怕揉一下眼睛,一批空情就漏掉了。现在好了,新型雷达探测范围广、精度高、能自动捕获目标,连电磁辐射波都屏蔽了。”
“异常空情!”一阵紧张播报后,空情消失。面对屏幕上一片地物回波,记者啥也没看清。“看见对面的神女峰了吧,7600多米高哪。咱这雷达站在这儿不算高,如若突然冒出一个跟地物回波稍有不同的点就得注意了,这得靠咱操纵员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判断。”汪有明颇有些骄傲。
处理完空情,汪有明带记者参观他们的雷达阵地。对面6000多米的山上盛开着粉红色的格桑花。但记者此刻却难以放眼四顾,头晕得连眼都在疼,风吹得深一脚浅一脚地直晃悠。“别急,慢慢走。”汪有明笑着放慢了脚步,“眼下可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了。冬天,那雪一堆堆地下,天似乎要塌下来。”他说,一次,突然来了空情,一出门他和战友们就傻了眼:眼前白茫茫一片,雷达车在哪里?他立即让大家把阵地上所有的背包绳串起来,一端绑在他腰上,一端让战友拉住,凭记忆在雪中爬向雷达车,最后再由战友把他扯回来。
“这些年里,最高兴的事是啥?”记者一边捂住胸口,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问。
“那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说:‘西藏堆拉雷达站官兵向全国人民拜年并向全军战友祝福新年!’‘是说我们啊!’阵地上,我们全都哇哇地哭起来。那是排长让山下的女朋友打的电话,连续拨了60次才接通了。”那夜,汪有明正守在雷达屏幕上为去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班导航。他说:“当时,我的眼泪是在送走那一航班后才流出来的。好骄傲啊,全国人民知道我,我是祖国和平的守卫者!”(本报记者谭洁本文照片摄影赵延峰卢曦)(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