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日本购买标准-3型导弹具备初步海基反导能力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10 12:21:43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资料图片:美海军舰载SM-3拦截导弹发射

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戎振华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称,美国会已经批准五角大楼向日本出售由雷声公司生产的“标准-3”(SM-3)型导弹,此次出售的9枚“标准-3”导弹总价值4.58亿美元,主要用于装备日
本海上自卫队的4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进而使日本具备初步的海基反导能力。

这桩在朝鲜试射导弹前成交的军火交易吸引了种种猜测的目光。

拦截弹速度奇快

“标准-3”型导弹是“标准”家族的最新成员。该导弹以固体火箭助推器提供动力,采取垂直发射的方式,最大拦截高度122公里,最小拦截高度15公里,最大拦截距离为425公里。

在执行反导作战任务时,“标准-3”通过其自身配备的红外制导装置确定来袭弹头的具体位置,利用自身的末端机动能力,以每秒4公里(相当于人造卫星速度的一半)的速度撞击并摧毁对方弹头。

“标准-3”型导弹于1999年首次交付美国海军使用,中间又历经多次改进升级。虽然日本在“标准-3”的研发过程中曾经出过不少力气,不仅承担了高达27亿美元的开发费中的12亿美元,并且负责开发保护红外制导装置免受空气摩擦损坏的特种隔热材料,但是由于“标准-3”的作战性能特别优异,长期以来美方都不愿意向海外出售该型导弹。日本早在两年前就曾试探性地向美方提出购进“标准-3”的建议,但是一直未获正面响应,直到今年的6月7日,借着朝鲜可能试射导弹的机会,美国国防部才批准向日本出售“标准-3”,并提交国会进行审议。

朝鲜家门口的“狙击手”

此次美国向日本出售“标准-3”型导弹,标志着由美国主导、日本扈从的东亚海基反导系统的正式成型,并将在未来逐步具备实战能力。美国导弹防御局公布的结果显示,在目前业已进行的8次海基导弹防御系统测试中,有7次实验取得成功。在可以灵活部署的“宙斯盾”舰载反导系统的引导下,“标准-3”导弹既可以在对方导弹发射基地附近进行助推阶段拦截,又可以在防御区域附近,对来袭导弹进行中段或末段拦截,非常机动灵活。在“标准-3”导弹加入海上自卫队之后,日本将进一步谋取自己在东亚地区反导格局中的主动地位。

对于美国人来说,帮助日本形成初步的反导能力,无异于在朝鲜的家门口安插了一名反导“狙击手”。对于频频以导弹试射向美日施压的朝鲜来说,一旦近在咫尺的日本掌握了“标准-3”这一反导利器,将可以对“大浦洞”系列导弹构成实质性的狙杀威胁,朝鲜当局的最终决策将受到空前的压力。

美国人的另一层考虑还在于,使用“标准-3”型拦截导弹的最佳方式是在助推阶段拦截,因为这样可以使导弹被拦截后产生的污染物滞留在东北亚上空,降低美国本土遭受可能的核生化污染的风险。

欲全面提升海上战力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数十年来一直充当美国在东北亚最忠实的“小弟”,其主要原因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在一番出钱出力的大献殷勤后,日本最终如愿以偿地用巨资引进了“标准-3”型导弹。然而日本此举的目的不仅可以在未来建构不需要第三国支援即可单独执行反导任务的作战力量,而且它还可以通过“标准-3”全面提升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其“醉翁之意”远非反导这一杯“酒”所限。

首先,“标准-3”将大幅提升“金刚”级驱逐舰的战术防空能力。目前“金刚”级使用的舰空导弹是“标准-2”,其对中高空目标的射程仅为74公里,飞行速度2.5马赫。“标准-3”型导弹对高空目标的射程可达425公里,飞行速度可达12马赫,将大大拓展“金刚”级驱逐舰的防空火力圈范围,提升“金刚”级驱逐舰在海上常规作战中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进而使以“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为核心的“八八舰队”整体战力得到加强。

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由于日本对于导弹的早期预警能力不足,美国作为“标准-3”的卖家及海基反导系统的盟友,为了使日本人手中的“标准-3”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导弹拦截的成功率,势必要对目前日本自卫队装备的数据链和“宙斯盾”系统进行升级,使美军掌握的情报信息能够直接传递到“金刚”级驱逐舰上。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日本方面将与美军军舰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有利于达成日美联合作战的目标,在为美国人充当马前卒的同时,巩固自己拥有东亚地区最强大的水面战斗舰艇群的优势。c016

作者:  责任编辑:春春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搭乘4架武直 亲历南京军区侦察兵“突行动”
下一篇文章印度媒体:青藏铁路每列导弹列车可携30枚核弹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