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忿忿不平地指出,美国一方面高调宣扬希望印巴和解,一方面却又向两国轮番出售先进的武器系统,使一方保持军事优势后再迫使对方跟进,将双方置于痛苦的军备竞赛中,其结果是,美国不仅赚了钱,还通过军售进而在南亚地区作了深层次的战略布局。
类似的例子还有美国对台军售。为了牵制和防范大陆,美国不断增加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数 量。对台军售已经成为美国维系和加强与台湾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制造了海峡两岸军备竞赛的外部条件。美国还炮制“中国威胁论”,刺激亚太地区军备竞赛,趁机向该地区大量军售。韩国媒体称,韩国之所以购入F-15k,就是为了超过中国的SU-30MKK和日本的F-2、F-15C/D等邻国的主力战机。
阿曼空军接受的F-16D布洛克50型轻型战斗机
各国对美国军火既无奈又依赖
不过,别看美国军火在亚洲卖得红火,对许多购买者而言,其实是出于一种既无奈又摆脱不了的尴尬处境。比如有的国家购买美国军火是出于外交的需要,韩国曾打算购买俄罗斯的C-300地空导弹,因为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性能比美国的“爱国者”更为先进。但美国国防部长亲自跑到韩国做工作,以军事同盟、武器配套等种种理由,迫使韩国改买了美国的“爱国者”导弹。不仅如此,精明的美国军火商在出口尖端武器时还采取“留一手”的策略,使购买方在武器配套、维修保养、弹药补给等方面对美国形成依赖,甚至有的武器花大钱买了,却根本派不上用场。比如美国给台湾的武器,结构上很不合理,造成很多武器都成了摆设。台湾从美国进口了大量飞机,但基本上是制空型战机,无法进行夜间作战。舰艇也买了不少,但主要是水面舰艇,而潜艇兵力太差。这样的水面舰艇编队很容易遭受来自潜艇的袭击,生存能力是个大问题。导弹型号名目繁多,但并没有真正构成体系,比如地地远程导弹就没有,空地导弹也缺乏,根本无法形成反击作战的威力。
军购酝酿冲突,抗议声不断
在亚洲国家中,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把美国武器当作“宝贝”。印尼就是典型。虽然美国和印尼于去年11月恢复军事交流关系,结束从1999年开始的军事制裁。但印尼并不打算近期内从美国购买武器,而是与俄罗斯进行军购合作。印尼空军司令乔科·苏扬托曾宣称,印尼5年内不会购买美国的飞机。对美国军售提出质疑的也大有人在,台湾岛内近年来爆发过好几次大规模的反军购游行,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资深战略问题专家查利也说,美国对南亚出售武器根本没有确定的原则,只是“根据美国的最大利益进行调整”,他担心印巴目前大肆向美国购买先进武器以试图保住对对方的优势,“这只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巴基斯坦空军服役的F-16B战斗机
有数据表明,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军火市场,虽然美国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已经开始受到俄罗斯、欧盟等传统武器出口大国和巴西、以色列等新兴武器出口国家的两面夹击。特别是巴西、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军火出口国,运用价格杠杆、售后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等手段争夺客户,使老牌军火大国的市场不断被蚕食。据统计,多年来,美国军火业已有约40万人失业。
美国历史上有一条规律:战争期间,军火商大发其财;一旦战争结束,军火商的好日子也随之到头。1990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股市普遍上扬了15%,而军火类股票却下挫17%,此后长达10多年的股票牛市基本上与军火企业没什么关系,直到阿富汗战争打响,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变。似乎美国军火企业的兴衰和战争之间,有着一些必然的联系。而美国军火业受到挑战不会是一个好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美国军火工业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亚洲的扩张之势,是否酝酿着新的冲突风险,值得密切关注。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