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舰艇在演习中发射导弹
本报特约军事观察员施为
导弹直指我军舰队 金门驻军高达万人
然而,就连美军专家都认为大陆门口的台军根本经不住打
台 当局计划在东引岛部署“雄风二型”导弹的举动,是自1996年在东引岛部署“天弓二型”导弹以来,又一次在大陆眼皮底下部署射程超过100公里的攻击武器,被台湾媒体认为是打破了“两岸间不作前进部署的军事默契”。
近日,据台湾东森新闻台披露,为了达到陈水扁“决战境外”的构想,增加防御纵深,台湾“国防部”和“海军司令部”已经正式决定,在距离大陆只有约60公里左右的马祖列岛最北端的小岛——东引岛,部署射程可达150公里的岸射型“雄风二型”反舰导弹。
台军“雄风二型”反舰导弹
导弹摆到大陆眼皮下
东引岛原名东涌,是马祖列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福建闽江口外海,原分为东、西两个小岛,1976年5月两岛由海堤连通,成为一岛。东引岛虽然面积不大,全部面积仅6平方公里,但由于距离大陆只有60公里左右,且岛屿本身为山岳地形,地势险要,大部海岸为岩石绝壁,海边水深最浅处都有近2米深,是一个“几乎不可能进行两栖登陆”的岛屿,。因此,长期以来,东引岛就一直是台军马祖防区的一个重要据点,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台湾所谓的“反共救国军指挥部”一直设在这里。
“反共救国军指挥部”被裁撤以后,台军在东引岛上的军事力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在不断增强,各种先进的重型武器被源源不断地从台湾本岛运到这里。目前,台军在东引岛上除部署有CM21装甲车、“海鸥”导弹快艇、多部大功率对空/对海雷达和“数不清的地面火炮”外,还配有包括车载型双联装“毒刺”导弹和射程达200公里的“天弓二型”防空导弹在内的各式导弹,使这个小岛成为了“陆海空齐备、战斗力超强的前线据点”。
台媒体分析认为,一旦台军在岛上完成部署“雄风二型”反舰导弹后,东引岛在台军未来作战行动中的威胁性还将进一步增加。台军可以利用岛上部署的“雄风二型”导弹,有效扼制大陆闽江口和台湾海峡的北端入口,有助于夺取制海权,占据海上军事优势。
台军自己对此也是毫不讳言,台军方高层官员明确指出,部署在东引岛的“雄风”导弹与岛上其他各种尖端武器相配合,可组成“长短渐进”的防御层次,从而形成有效防御,增加战略纵深,对解放军自北而下的东海舰队产生显著的“吓阻作用”。
台军海军陆战队演练两栖作战科目
苦心打造外岛前沿防线
台湾当局对东引岛的重视,与陈水扁上台后在军事上对大陆采取“攻势战略”,号称要“决战境外”,是一脉相承的。事实上,各种导弹、火炮密布,被“武装到牙齿”的东引岛只是台军整个外岛前沿防线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为达成其“以武拒统”的图谋,台当局一直在暗中加强外岛军事力量,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新构筑各种工事,做到军队驻地阵地化、阵地工事化、工事堡垒化,使其能抗击高强度的火力毁伤;另一方面在岛上部署了许多具有攻击性的武器装备,企图将外岛变为“捍卫台湾的第一道防线”。
去年年初,台军“精进案”进入加速调整阶段后,尽管台当局一直对外宣称要削减外岛的驻军规模,并已经根据“精进案”的要求,将金门、马祖防卫司令部降格为了“指挥部”,但实际上,台军派驻外岛的部队不仅是“只缩不减”,而且还增加了不少装甲车辆和防空武器,实际作战能力比以往还有所提高。
目前,台军外岛防卫体系主要由马祖列岛、金门列岛、澎湖列岛以及乌丘等岛屿组成。其中,金门列岛和马祖列岛一南一北,呈犄角之势分布,像两只触角一样伸向祖国大陆,是台湾整个防御体系的最前端,曾一直被视为“光复大陆”的前哨阵地。在这两个列岛中,位于厦门外海的金门岛曾是台湾外岛驻军实力最强的岛屿,驻军最多时高达10万人,目前的驻军人数也在1万人左右,主要包括台陆军第584装甲旅等。金门离大陆最近处仅6公里,岛上的重型榴弹炮可直接攻击大陆沿岸阵地。位于闽江口外海的马祖列岛则是台湾的北方门户,这里的驻军规模虽不及金门,但经过40余年的经营,早已建构出紧固而完整的防御设施。
与金门、马祖相比,澎湖列岛的战略地位甚至还要更加重要一些。从卫星照片上看,澎湖列岛正好位于福建的厦门、金门与台湾的嘉义、台南之间,与大陆和台湾本岛分别相隔90和60多公里。一旦澎湖失守,整个台湾西部平原地区将门户洞开。
澎湖地区目前驻扎的台军部队也是诸外岛中实力最强的。主要包括陆军第503装甲旅、海军陆战队基地警卫旅和由陆军第168步兵旅改编的防空炮兵群等。此外,台空军每年均定时向岛上的马公空军基地派驻一到两个中队先进的“二代战机”,这使得台军防空作战反应时间至少缩短了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