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顶到屋顶的一组柜子是活动式的,外表被一张森林溪水喷绘画覆盖,冲着画中央伸手一拉,柜子就向两边打开,里面摆着各种军事书籍。合上书柜后粟戎生颇有几分得意地说:“这个书柜是我设计的,优点是节省空间,隐蔽性强。”然后他后退
两步指着自己的书房兼卧室说:“你们看,这就是我的‘野战书卧室’,密林深处小溪旁,我的野战帐篷屋里永远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听着他津津乐道的描述,记者被一种浓烈的 军旅气氛包围着,被一种少见的职业军人情愫感染着……
他当军区副司令员7年,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实兵训练,先后组织数十场对抗演练
粟戎生在军区训练基地每次组织部队对抗训练结束时,都要给大家灌输这样的理念:训练讲评就要直接讲问题。训练场没有批评,战场就没有胜利。俄军考官对被考的官兵讲:我绝对不会给你高分,只会给你低分,因为我现在如果给你多一分,将来打起仗来你就可能带着几百人、几千人去送死。这种态度多么值得我们思考。
2003年,15个国家的27位外军观察员到北京军区朱日和综合训练基地观摩我军两支部队对抗演习。演习结束后,粟戎生将美国、以色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军事观察员的评价攥在手里,看得很珍贵,因为上面记录着外军对我军训练的看法。人家讲我们的优点,他卷起来不怎么看;但对外军观察员指出我军的问题,他却专门打印出来反复剖析研究。
粟戎生当军区副司令员7年,主要分管训练。他几乎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实兵演练,先后组织了数十场对抗演练。每次演练结束,他都要抓住问题不放,点名批评。谁不服气,好,他让人将战场监控的录像一帧帧回放,逐个讲评演习中暴露的问题。
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粟戎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当军长时,他就曾组织研制出一套能联通所属团以上部队的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和大家一起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打法,提出要以高科技对付高科技、以土办法对付高科技、以灵活的战术对付高科技……
有的同志说,反正在我这个任期内打不了仗,觉得打仗和自己没有关系。粟戎生不这么看。他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多数人都不会在部队干一辈子,但必须看到,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保持、提高是一代一代人像传接力棒那样传下来的,部队的光荣历史、好的作风都是若干代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去考虑发展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不去保持和发扬光荣传统,那么到将来打起仗来就晚了。他一再说,作为一个军人,应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责任,随时作好带部队去打仗的准备,并把这个打仗的本领一代一代传下去,保证一旦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部队在战争中能够稳操胜券。
他特别喜欢那首歌:“身穿国防绿……虽不富有,拥有山河”
今年1月份,粟戎生退休了。谈起退休后的生活,63岁的他说:“还有点事,某部的信息化改造项目还是我负责的。如果能够继续关注这个项目的话,就得把它真正搞好,那我也没什么缺憾了。”
他说,到时再走走大好河山,打打枪,游游泳。“部队推广的一首歌我特喜欢:‘身穿国防绿,胸怀祖国,万里江山,千斤重担交给了我。虽说艰苦,我心里欢乐,虽不富有,拥有山河。’我对‘虽不富有,拥有山河’这句话特别有感觉。在工作期间带着部队穿山越岭,过江过海,我觉得很豪迈。我买了本《地球科学概论》,抽空翻翻这书,总想把这大好河山弄明白了,趁现在身体还行,先旅游吧。”
“我是学工的,当技师的嘛,就是喜欢自己动手。那时我们的雷达、导弹出了故障,我常自己修。家里什么东西坏了,拿到街上修不好,拿回来我再修,差不多还能修好。逛街时新鲜工具对我有吸引力,经常买一些回家。妹妹说,她把我退休后的工作安排好了,开一个修理铺,叫‘死马修理铺’,死马当活马医。这名字很好,东西坏了拿到街上去修不好了,不值得修了嘛,就是‘死马’了,拿给我修。”
这就是粟戎生,一个工科毕业的退休将军,普普通通,却也轰轰烈烈,又让人觉得颇为特别。c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