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中国军魂:癌症晚期团长带队强行奔袭13公里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2-12 13:08:19  来源:解放军报  

师长被胡筱龙说服了。

胡筱龙表态说:“挑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们找的就是沙漠风暴,如果遇不上,我们就自己刮一场沙漠风暴。”

7月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脾气最暴躁的季节,地表温度高达摄氏60度以上,海市蜃楼时隐时现。全副武装的官兵乘坐迷彩战车,随着胡筱龙发出的“空袭警报”号令,顿时掀起一片翻滚的绿浪,车速之快,前所未有。

胡筱龙率团进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第二天,就遭遇到了黑沙暴。

当黑沙暴袭来时,胡筱龙接到三个营的请示,一个营的请示是是否停止前进,两个营的请示是是否减速行进。但处在黑沙暴旋风中心里的胡筱龙不仅没有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反而启动了应急预置方案,临战情况一个接一个:

“路侧沙丘发现不明爆破物,地爆分队立即排除。”

“流沙断路,桥梁分队快速抢修。”

“车队遭遇敌机轰炸,高炮分队对空射击。”

“后方保障分队遭遇拦截,突击分队回撤支援。”

“前方遇敌拦截,炮兵分队实施炮轰。”

“敌人后撤,加以转移射击。”

……

胡筱龙一连串的情况,让同乘一车的副团长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在如此险象环生的茫茫沙海中,敢把部队撒出去本身就冒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再在黄沙漫漫之中完成这么多战术课目,出了事怎么向上级领导交代?

但就是在“死亡之海”的腹地里,胡筱龙导演的这场高技术条件下的野战机动演练,沙海征战5昼夜,采集了一大批沙漠野战机动条件下的应急保障数据,首创了我军整团全装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先河,同时也创下了整团在戈壁沙漠日行军532公里的记录

车队冲出塔克拉玛干后即按照作战时间紧急赶往演习集结地域,百余公里的戈壁便道且伴随始终的扬沙天气,于经历了“死亡之海”考验的胡筱龙和他的部队而言,完全是小菜一碟了。车队启动应急预置方案,指挥灯闪烁,车载电台对讲机将车队连接为一个运动中的整体,长途机动170余公里,安全赶到了集结地,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小时。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演习,而由步兵团长指挥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在这个师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演习开始。“敌”凭借强势对我贸然进攻。根据情报和战场指挥员的命令,我导弹部队连连发射导弹,直接打击“敌”前线指挥所,“敌”大批增援,战场情况突变。让所有观察员没有想到的是,战场指挥员并没有急于动用战役预备队,而是以工兵爆破半座山并引燃千米火障的奇招,对增援之敌的必经通道予以封锁;而这个时候,我方的直升机悬空了,我方的炮神怒吼了,“敌”方的装甲力量完全毁于我天上地面火力的精确打击之下……

这个由七个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总指挥就是胡筱龙。

观摩席上的一位军事专家说:“一个步兵团长能把高科技战争指挥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不简单。”

这一年,胡筱龙的团队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团,军事训练一级团,荣立集体二等功。

胡筱龙很遗憾未能在真正战场上检验自己的指挥能力
胡筱龙很遗憾未能在真正战场上检验自己的指挥能力

四、马革裹尸

2006年3月,胡筱龙再次住进了新疆军区总医院。经检查,胡筱龙体内的癌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甚至在脖颈处也出现了癌细胞的强烈反应。

对此,胡筱龙其实是有察觉的,但他不肯在亲人和部队战友的面前表现出来。尽管腹胀如鼓,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尽管腹痛如绞,他仍然每天坚持给部队打电话,询问部队训练情况;尽管自知来日无多,他仍然手不释卷地阅读《狼牙》、《亮剑》之类的军事小说。军医刘良瑜是陪伴胡筱龙走完最后一段生命之路的人,他说,胡团长太向往战场了,太向往英雄了,没有让胡团长在真正的战场上施展一下他的军事才能,真是太遗憾了。

3月中旬,胡筱龙的病情再次突变,腹部出现严重的积水,剧烈的疼痛让他忍无可忍,医生建议给他打止痛针,可是胡筱龙拒绝。他说:“打止痛针影响思维,打了就不能正常地思考训练问题了。”

3月28日,早上起来,胡筱龙就看到病房窗外的梨花开了,一团一簇,开得密密匝匝纷纷扬扬。胡筱龙望着梨花,似有隐隐的预感,又似有无尽的不甘,他说:“梨花这么多,这么白,这么的争先恐后,就像等不及了似的。我想说话,说很多很多的话,就像这争先恐后盛开的梨花一样。”

这一天,师部的江久平干事来了,江久平是搞摄像的,正巧也带着摄像机,他想采访胡筱龙一些事儿,但没等他提问,胡筱龙的话就像决了堤的塔里木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涌了出来,一口气就是万余言。这是胡筱龙留存下来的最长的一段声音,他不是留给亲人的,而是留给部队的: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星球大战计划部分重启:美军打造“太空母站”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