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前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将军逝世(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1-22 10:55:07 来源:新华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洪学智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洪学智同志,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2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洪学智同志192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获授上将军衔的照片

洪学智介绍: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河南省商城县游击队分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三师八团班长、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机枪连连长、营政治委员,第二七四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中国人民军政大学第四团团长,抗大第五分校副校长,苏北盐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参与领导了巩固和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海南岛登陆战役和解放万山群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参与了重大战役的组织指挥。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5年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顾委委员。

1955年9月、1988年9月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著有《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一书。 (来源:新华网)

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时的照片

彭德怀同志(前排左二)与洪学智副司令员(前排右一)等合影

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访洪学智将军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1957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回忆当时的心情时说:“我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上签字的陆军司令官”, “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不久前,记者就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访问了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当谈到克拉克的这些话时,将军说:“ 从敌对者的角度上,这些话说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站起来的、强大的、正义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88岁高龄的洪学智将军住在北京西郊一处幽静的院落里。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拉序幕,到1953年停战协定最终签署,他始终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并主管后勤工作。 “入朝之初,我们就有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必胜!正义的战争必胜!”在回忆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战术运用的决策过程时,洪学智说。

当时,志愿军的领导们分析,敌人的长处是具有现代化的装备,机动性强,陆军地面部队火力强,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而我军的装备则处于明显劣势,步兵就那么几门迫击炮,其他重一点的火炮都是缴获国民党的,用骡马牵引,运动、隐蔽都很困难,主要还是靠步枪和手榴弹发挥作用。

但是,我们也有许多敌人所不具备的长处。第一,我军是为了反对侵略而战,是正义之师,得到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拥护。我们的指战员政治觉悟很高,士气高昂,在政治上我们占绝对优势。第二,我军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几十年来一贯以劣势装备战胜装备优良的敌人,我军善于近战、夜战、山地战、白刃战,在这些方面敌人无法与我们相比。第三,我军作战机动灵活,善于从侧面迂回包抄消灭敌人,还善于分散、隐蔽保存自己。第四,我军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吃苦耐劳。第五,我们是背靠祖国作战,离后方近,组织供应比较方便。另外,由于我们的装备差,车少、炮少,所以消耗的油料、弹药也少。

基于上述分析,志愿军领导确立了对敌作原则:在战略上,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在战役战术上,要集中优势兵力,大量采取穿插、迂回、分割、包抄、近战、夜战、速战速决的传统战法。只要充分发挥我军的长处,趋利避害,以我之长攻敌之短,就一定能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敌人。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二战诺曼底登陆之卡昂血战
下一篇文章日美大练反潜战术 美航母战斗群舍身当活靶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