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而严格的演习评估,使得演习的实战性更加突出。“运用了‘部队演习评估系统’,与其说这是一次实兵考核,不如说是一场实兵对抗。”师长戎贵卿感慨地说,“战场上的对手是敌人,演习场上,‘部队演习评估系统’就是对手,它牵引着部队战斗力水平向着更高层次跃升。”
10月12日,参演的摩托化步兵师官兵快速登车。
暴露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目的
一片浓密的树林中,分布着大小各异、高低不同的七八顶野战帐篷,其中最大的一顶便是师指挥所。
记者和演习考核组的数名将军一起走进指挥所,发现这里设施完备、装备整齐。三面大屏幕上,分别显示着战场实时监控图像、作战部署和卫星电视画面,一块大型沙盘摆放在指挥所中间。
“开设指挥所花了多长时间?”一名将军问。
“报告首长,两个小时。”师参谋长答。
“只用了两个小时?”将军似乎有些意外。
“我们的人员提前来到了这里,完成了选址、平整土地等工作……”参谋长“实话实说”。
第二天一早,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试图采访师指挥所时,却发现这里空空如也,指挥所已不知去向。
原来,在昨晚9时05分,演习导演部突然下达通知:师指挥所被“敌”侦察卫星锁定,立即连夜转移。经过连续数十个小时长途行军的官兵,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转移师指挥所的行动中。
重新选址、平整地形、搭建帐篷、建立通信、实施警戒、配置设施、通报部队……直到凌晨4时50分,指挥所终于在5公里外的一处高地上开设完毕。
整个过程用了7个多小时,而不是两个小时。
记者在采访这次演习的过程中发现,像这样“动真格”“玩真的”的事例屡见不鲜。演习昼夜连续实施、全程实兵实装实弹检验,在难局、险局、危局和败局中磨炼和摔打部队。
大战在即,坦克、自行火炮、装甲战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向着预定地域快速挺进。突然,一条40多米宽的河沟出现在了车队面前。
没有迂回道路可走,部队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架起一座重型机械化桥。
巨型运输车载着重型机械化桥隆隆驶来,却发现河岸地域狭窄,无法掉头驶入。工兵分队立即出动,为巨型运输车开辟通路……
一辆接着一辆,3辆运输车依次驶入,3条长15米的重型机械化桥连接成一条长45米长的钢铁桥梁。
天堑变通途。重型坦克一辆接着一辆,顺利从桥上通过。
然而,演习导演部却裁定:“红军”坦克和装甲车队遭受重创!原来,在架设桥梁的两个多小时中,指挥员急于架桥,车队没能及时疏散,结果遭到“蓝军”空中火力袭击……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组织这次演习考核的最终落脚点。”演习考核组组长、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副部长陈照海少将告诉记者,“这次演习,从总部机关到参演部队,全都树立了‘发现问题是成绩,解决问题是目的’的思想。这样才能发挥演习的最大效益,达到演一次、进一步的目的。”李宣良、刘逢安 (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