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军事>>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中国必须正视朝鲜核试威胁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朝鲜核试验
朝鲜核试恶化投资环境 中国资本受
美联社:朝鲜核试爆为中美战略合作
OPEC减产及朝鲜核试验引发国际油
日本经济财政大臣不认为朝鲜核试

台湾卫星监控朝鲜核试爆(组图)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0-16 13:59:51 来源:青年参考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台“华卫二号”卫星被证实有监测台海功能。
台“福卫2号”卫星被证实有监测台海功能。

正当国际间为朝鲜核试爆所震惊之际,台湾也不甘寂寞。据《星岛日报》10日报道,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太空中心主任吴作乐宣称,早在两个月前,该中心“福卫2号”卫星就开始监视朝鲜多处重水核反应
堆的动向。在朝鲜核试爆后,一些“神秘买主”纷纷高价求购“福卫2号”卫星传回的最新照片。

能分辨飞机导弹的型号

“福卫2号”(ROCSAT-2)卫星于2004年5月由欧洲宇航局的火箭发射升空。据该项目负责人陈正兴透露,“福卫2号”卫星是一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卫星载有对地观测相机与“高空大气闪电影像仪”(ISUAL),对地观测相机分辨率为2米,影像仪有24~62公里的成像带宽和45度侧摆角的成像能力。该卫星每天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朝鲜上空两次,每次可对地拍摄8分钟。卫星还可以通过改变卫星的前后仰角,进行立体摄影,实时获得台湾陆地及附近海域的情况。

台湾太空计划室称,“福卫2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拍摄台湾及远东地区的遥感图片,用于土地规划、环境监测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等,也可以对全球各地进行拍摄。但陈正兴进一步声称,“福卫2号”卫星搜集到的遥感资料可用在不同领域,包括军事方面。

对于军事用途而言,2米的分辨率意味着该卫星基本上达到作战能力,“福卫2号”卫星拍摄的画面能看清是什么型号飞机和导弹在地面待命、座舱里有无驾驶员等。目前,已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的神秘客户要求挑选“福卫2号”近日拍到的朝鲜咸镜北道吉州花台郡的照片。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已决定从10月10日起调整“福卫2号”卫星的飞行轨迹,对吉州一带进行为期一周的密集拍摄,分析对比核试爆前后当地地表是否发生变化。

 
在美国发射升空的“福卫3号”卫星
在美国发射升空的“福卫3号”卫星

台湾间谍卫星监测大陆

早在1989年,台湾当局批准“发展卫星计划”,包括研制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两个部分,预算拨款100亿元新台币,但运载火箭部分因遭美国反对而告吹。1991年8月,台湾确定了新的“太空卫星计划”,选定新竹和台南为卫星研发基地。但1995年变为“太空科技发展长程计划”,已累计投入150亿元新台币,采用自主或合资方式研制“中华卫星”系列(民进党上台后,为了强调“台独”意识,又把该系列卫星称为“福尔摩沙卫星”系列)。

1999年1月,台湾与美国公司合作发射的“福卫1号”卫星,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其图像分辨率才达到800米。2003年5月,台湾与法国公司等合作发射的“福卫2号”,图像解析度已达到2米。今年台湾当局又在美国发射了“福卫3号”卫星,对外声称是气象观测卫星,但其实对军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福卫3号”一天有2~3小时左右停留在大陆沿海上空拍摄,大大加强了台湾的情报获得能力。

台军官员表示,由于在大陆的军事情报网几乎被侦破殆尽,今后对大陆军情的监视将主要依靠卫星。就台湾现有实力,研制卫星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太大困难。台军正在大搞“数字化 信息化”建设,试图将卫星侦察与其陆海空三军联网,实现实时情报共享。

据外界分析,台湾可能在2011年前至少发射6颗间谍卫星,建立起针对大陆的卫星侦察预警网。

参考资料

“间谍卫星”的种类

“间谍卫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形象说法,它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信号侦察卫星,在外层空间的轨道运转、从太空中截获无线电通信信号、通信频率并进行解码破译,以套取情报。当年俄军就是通过卫星窃取了车臣分裂武装头领杜达耶夫的手机信号,才找到方位将其炸死。另一种是照相侦察卫星,它细分为利用可见光、红外线拍摄的光学照相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照相卫星。

间谍卫星的档次高低,重点看它的解析度,即卫星从目标获取的图像清晰度。例如,针对在太平洋上航行的一艘战舰,如果卫星的解析率是1000米,那情报人员只能知道该水域有个物体在运动,分不清是军舰或者是集装箱轮。如今,美国绰号“锁眼”的高级间谍卫星的图象解析度已达到10厘米,这意味着情报机构甚至能通过画面判断出目标手里拿的什么武器。

(本报特约记者 罗山爱)(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美日探测船秘密摸底中国潜艇(组图)
下一篇文章印度即将造出核潜艇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