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四川师范大学────
热忱欢迎您访问四川师范
热忱欢迎您访问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处主页:网址:http://yjsc.sicnu.edu.cn/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E-mail:yzb106361@126.com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28-84760693
一、
四川师范大学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渊源。抗战期间,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留川部分创建了川北大学。1952年政府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在四川南充成立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迁至成都现校址,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授权单位。学校1986年被批准为可以招收长期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获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试点单位,2006年被批准招收高等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建校以来,学校涌现出了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等大批知名专家,他们的学术贡献享誉海内外。
四川师范大学现有校本部、东校区和草堂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300亩。面向全国招生,设有学院17个,本科专业60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6个,2个博士授权点(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4个硕士授权点,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学科,11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研究机构。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 40%多。近5年来,学校共出版学术专著495部,发表论文5916篇,被SCI、EI、ISTP收录342篇,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71项。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00余项,科研经费10360万元。学校主办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学校先后同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固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培养培训了400余名外国留学生,选派教师 330余人次到国外攻读学位和进修、访问。同时,学校还分别与美国匹兹堡大 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签订了人才合作培养计划,已派出学生近百名。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建设国内一流的示范性师范大学为目标,以"重德、博学、务实、尚美"为理念,以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保障,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四川师范大学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狠抓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实现学校的第二次跨跃和把四川师范大学办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国内知名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目录说明
1、2008年我校按国家计划面向全国招收约700余名(含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免试生)。具体招生规模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录取时,各学科、专业登出的招生名额将根据上线考生情况进行调整。
2、凡符合国家规定,年龄不超过40岁(计划外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后两年(2006年7月前毕业)以上的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 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每个专业对学历的具体要求请仔细查询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3、我校2008年各专业部分接收应届本科毕业推荐免试硕士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生包含于各专业招生人数内),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应在我校规定的时间内参加复试。我校诚挚欢迎全国各高校中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报考我校。
4、考试科目:101政治、201英语、203日语、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04数学
四、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为我校自行命题。国家统考科目内容以教育部规定2008年的考试大纲为准,自命题科目以我校2008年招生简章中的参考书目为参考。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