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广州中医药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也是国内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学校还有中医药高校唯一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点;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技术力量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179名、硕士生导师727名。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2年获国家首批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的试点工作;2003年成为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学校2002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结果优秀;200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启动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04年通过广东省“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成为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2005年邓铁涛教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我校作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实现了承担高层次重大科研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中,我校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全国唯一一个中医学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均以“优秀”成绩通过整体验收,同时,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院校。
学校下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国际学院、
学校现有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总数在全国地方中医药院校和广东省属高校中均居首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行业重点实验室(中心)11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科研成果显著,“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56项,其中“十五”攻关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
学校设施齐全,占地1450亩(含三元里校区、大学城校区),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已建成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测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图书馆藏书77万册;有综合教学实验室5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1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功能处于国内医药院校领先水平;附属医院19所(直属4所、非直属医院14所,合作医院1所),病床总数达到7000多张,直属附院拥有全国专科医疗中心6个、省级专科专病医疗中心8个、部局级专科专病研究实验室3个。有教学医院20间、实习医院26间、药学实习基地24个,为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临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85%以上的科研课题都有研究生的参与,在校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校科研、教学、临床的生力军。奖助学金方面,继设立: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新南方教学奖励基金、邓铁涛奖学金、邓铁涛非医攻博专项研究生奖学金、一方优秀研究生奖学金、靳瑞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学金、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学金等奖学金后,新设立100万元的“荔博园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50万元的“仲景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50万台币的“台湾校友研究生奖学金”、“同心奖学金”,为激励在校研究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创造了优越条件,为优秀贫困研究生提供了经济支持。学校还设立了助研、助教、助管三助岗位和建立了助学贷款制度,为贫困学生解决后顾之忧;毕业研究生质量较高,社会评价较好,截止2007年7月,我校毕业研究生一次到岗率均保持95%以上。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2008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