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26 10:22:46  来源: 

一、单位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993年成为独立建制的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281人,其中科技人员148人,其中研究员5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80多名(含海外兼职博导)。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其中4项为杰出青年基金B类)、中科院海外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4人,在职职工拥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20余人。

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是以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研究为先导,在大陆边缘动力学与矿产资源、海陆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两大主要领域和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探索方向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知识基础。

研究所现有“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和“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5个创新研究机构。以五个创新实验室为依托,下设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等离子质谱中心和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以及化学分析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较为先进,能供科研和教育使用。

二、科研和办学条件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和经验。研究所主要以地质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环境科学为主要学科,优先发展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海洋地质、石油地质、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学科,继续加强岩石矿床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第四纪地质学、天体化学等的研究;积极开拓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含GIS)等新的研究领域。

近几年来,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科技竞争力明显得到提升、科技产出丰硕、并吸收和凝聚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在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争取科研项目、大型仪器申请购置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各项指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所具有专业学科的实验楼,主要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楼、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楼、边缘海地质楼、矿物物理与材料楼、图书情报楼等科研教学楼。图书馆现有书库900多平方米,馆藏中英文书刊近12万册,图件近2万件。另外,广东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挂靠在本所,主办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地球化学》杂志以及《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中英文版。我所的“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为“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研究所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毕业等统一,整个管理到位,并制定了较为完善和系统的规章制度,做到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制度规范化,并且有一个良好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氛围、思想活跃,为研究生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进,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的投入,研究生的住宿条件不断改善,现有研究生宿舍楼多栋,而且重新进行改造和装修。研究所的活动场所主要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活动房、多功能活动室等,并且研究所每年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座落于广州市风景秀丽的科研、大学区内,属广州市生态环境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教育文化气氛良好,既具有替心向学的浓郁氛围,亦具备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所独有的多种优势,欢迎广大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三、招生专业

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专业,博士后流动站2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与我所的科研方向一致,即围绕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关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领域为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力求与市场经济接轨,优先鼓励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一)、硕士生招生

1、招生专业:(1)、海洋地质;(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地球化学;(4)、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5)、构造地质学;(6)、第四纪地质学;(7)、环境科学;(8)、环境工程。

2、报考条件:

(1)、报考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且有志于科学研究,决心为国奉献其聪明才智者;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解放军军事体育进修学院2008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