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2、学业助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生活费。设置研究生教学助理、科研助理和管理助理岗位。委托培养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设置研究生助理岗位。硕士生学业助学金全岗每月500元,每学年按10个月发放,全校硕士生学业助学金全岗加半岗资助比例为90%。
3、单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科技成果、学术论文、学习成绩、社会活动等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研究生均可申请单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分为2000元、1000元和500元三种。
4、困难补助用于资助经济困难的研究生。
5、国家助学贷款按全日制普通研究生在校生总数20%的比例、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计算确定。
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
四、报考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2、有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必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含一门外语成绩,理工科还必须含数学成绩)、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自修生除外)可以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硕士生。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专业报考。
4、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仅限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研究方向统一为“01临床医学技能训练与研究”方向。复试时加试诊断学。非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不能报考。
考生的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时进行。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都必须凭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大学本科学习成绩单到学校参加复试。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还必须持有其工作单位同意委托培养的公函。
五、关于报考的相关说明
(一)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1、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网址:http://yz.chsi.cn(教育网)或
http://yz.chsi.com.cn(公网),要求考生报名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本说明填写。
2、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前打“▲”号为有博士学位授权专业;专业名称前打“★”号为自设专业。
3、在考试科目栏中须严格、准确地注明考试科目代号,如填写不准确,则由我校指定。统考科目代码如下:
101-政治理论(含律硕士),199-MBA联考综合能力,201-英语(含法律硕士),202-俄语(含法律硕士),203-日语(含法律硕士),299-MBA联考英语,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04-数学四,306-西医综合,307-中医综合,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3-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314-数学(农),315-化学(农),398-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课,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98-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课。
4、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考生报名时根据本人的专业研究兴趣确定要选报的导师。请考生务必在“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的备用信息1(byxx档)内准确填写所选报的导师代码四位数(导师代码可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查阅)
5、考生本人须按照网上发布的时间到现场进行报名信息确认。
(二)考生报名时不用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学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学校不承担责任。
六、入学考试
1、教育部未实施改革的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考试科目仍然为四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
2、根据教育部教学司函[2007]55号文件精神,2008年仍在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行实试科目和内容的调整,其初试科目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政治理论、外国语科目的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为300分,其余基础课(含统考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满分值各为150分。对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其中,对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设置一门统一命题科目;医学门类仍设“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统一命题科目。
3、根据教育部教学厅[2007]5号文件精神,从2008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农学门类初试科目和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初试科目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农学学科基础综合,卷面满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武汉大学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