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解放军理工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坐落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她由原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和总参第63研究所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学校下设通信工程学院、指挥自动化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气象学院、理学院和总参第63研究所等单位,是一所集理、工、军、管于一体,以研究生、本科生教育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军队新型综合大学。学校主要在军事通信、
学校占地3600余亩,各类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雅,办学条件优良。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楼、实验楼、研究生教学科研基地和外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建有宽带高速校园网,并与军队图书信息网络系统、国防情报信息系统、国家教育科研网联网,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华东地区信息中心设在校内。
学校具有较长的研究生教育历史,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单位之一,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79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工作。目前,学校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大气科学、机械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电磁场微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及理论、气象学等2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路与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光学工程、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应用数学等4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工程硕士(8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组织招收硕士生进行单独考试权和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权。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重点学科,4个军队重点学科和3个军队重点实验室,设有17个全军性研究、培训中心。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学术造诣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有300多名专家教授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已有3000多名研究生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学校已成为军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地。
热烈欢迎有志献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研究生!
招 生 说 明
一、2008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生440名左右(实际招生数以总政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二、凡符合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200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军队和地方人员均可报考,具体要求如下:
1、部队在职干部报考必须经所在单位师、旅以上政治机关干部部门批准。
2、军队院校应届本科生报考必须经所在院校政治机关干部部门批准。
3、国防生报考必须经所在学校选培办同意并注明国防生身份。
4、地方高校应届生(拟参军入伍考生)报考我校,招生对象仅限为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6周岁(1982年9月1日后出生)。不招收地方在职人员、军队院校和地方高校委培生。招生专业仅限部队信息化建设急需的理工类专业,不得报考文科类、军事学学科专业。能否参军根据当年招生计划及上线情况定。未能批准参军入伍的,我校不予录取也不负责调剂。
提醒:因每年参军计划有限,审批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可能错过地方高校调剂而造成考生无法录取。
5、军事学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代码11开头,如11****)只招收有实践经验的部队在职干部考生。按总部规定,军队院校应届本科生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经考试被录取后,必须要保留入学资格到部队任职两年,然后入校学习。报考非军事学专业的军队院校应届本科生被录取为研究生后可直接学习。
6、 “专升本”应届毕业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7、本校应届生网上报名时,考生单位、通信地址应详尽填写至学员队,格式为“解放军理工大学XX学院XX系XX学员队”。
8、考生网上报名时,请在“备用信息”栏内填写复试科目名称,凡不填写复试科目名称的由学校指定复试科目;“备用信息一”栏内请根据个人身份,按“部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理工大学)、军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非理工大学)、拟参军入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国防生”等身份类别进行填写。
三、我校只接收部队在职干部考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任务计划的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不限。同等学力生取得复试资格后,须加试本专业两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南京自动化研究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