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江西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7 10:25:27  来源:QQ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与江西省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23年,坐落在鄱阳湖畔、赣江之滨,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60余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校园湖光山色,绿草茵茵,四季如锦,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统计学院、旅游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用友软件学院、电子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学院、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MBA学院等教研管理机构。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等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管理的专业8个,江西省品牌专业24个;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4个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当代财经》(月刊)和《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两个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当代财经》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强优秀期刊。教研水平和办学声誉日益提升。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其中教授172人、副教授330余人, 客座教授285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4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位,省(部)级学科带头人74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5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2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与教学交流关系;坚持“信敏廉毅”校训,注重创业型人才培养,注重校风建设,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真诚欢迎您报考!

第一部分:报考说明

一、招生人数

我校2008年拟招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756名(含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研究生)。各专业录取时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规模做相应调整,目录中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二、除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余专业学制为两年半。

三、报考条件:

因教育部关于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的文件未下,以下报考条件是参考200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如有变动,以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为准。届时请关注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部网站通知。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1、符合(一)中第1,3,4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江西中医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