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6 23:18:05  来源:QQ 

学 校 简 介

安徽农业大学是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位于国家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占地面积212公顷,校园交通便利、景色秀丽、环境优美,是治学成才的理想园地。学校源于1928年创立的省立安徽大学, 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年独立建院,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有19个学院, 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和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点,64个本科专业。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进步,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其中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省属重点学科9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21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余人;在校研究生1200余人,全日制普通教育本科生18669人。图书总藏量213万册。自建校以来,安徽农业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上的精英。

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20多个国外及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正式交流关系。

经过近80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农学学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兼具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等多学科相结合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学校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教育厅的支持下,各项事业正全面快速发展。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安徽大农业学研究生!

报 考 说 明

一、2008年我校计划在54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为预计数,仅供参考,录取时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本目录中标有“◆”的表示该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二、考试方式及科目:

各专业考试四门考试科目详见本目录,其中101政治理论、201外国语、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04数学四、314数学(农)、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全国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由我校组织命题。

三、全国统考: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

5、同等学力人员。

符合以下条件考生视为同等学力考生:①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毕业后在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两年及两年以上(到录取为硕士生的当年9月1日止);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以同等学力报考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除满足以上1、2、3条件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录用通知);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效期5年),改革后的四级考试须达到425分以上。同等学力考生通过初试后,还须加试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科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还将加试实验技能等科目。

研究生毕业的在职人员应作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研究生报考。

四、单独考试:

经教育部批准,我校的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两个专业可对优秀在职人员进行单独考试招生。

报考条件:

报名条件必须在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成为业务骨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者亦可),同时经所在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参加单独考试考生限报原单位委托培养,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

五、报名及考试时间和地点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2个部分,所有考生必须先进行网上报名,再办理现场报名。

10月10日至31日,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

11月10日至14日,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凭身份证、学历证书(或学生证)和报名号到网上报名时选择的报考点办理拍照、缴纳报名费等确认手续;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