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问:在贵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每年应缴多少学费(培养费)?学制几年?
答:录取为自费、委托培养的培养费是8000元/年。目前,我校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问:贵校研究生的住宿条件如何?每年住宿费是多少?
答:我校研究生宿舍每2-3名研究生住一个寝室,室内有卫生间、热水器、生活阳台,书桌、书柜、校园网联接端口等。每年每生的住宿费1500元左右。
问:现役军人报考地方院校有何要求?
答: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及军队系统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问:全日制学历教育研究生有哪些报考、培养方式?我在报名时应如何选择?
答:全日制学历教育研究生报考方式有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单考三种。目前,我校只有全国统考一种,就是指全国统一组织、命题、考试、阅卷、划线的考试方式。全日制学历教育研究生培养方式有统分、定向培养、自费、委托培养四种方式。统分是指由国家下拔培养经费、毕业后在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另行择业的培养方式,攻读期间需转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等到培养单位。定向培养是指由国家下拔经费、毕业后回原定向单位就业的培养方式,攻读期间可不转各种关系和材料。自费是指培养经费由学员承担,毕业后在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另行择业的培养方式,攻读期间需要转人事档案、组织关系、工资关系等到培养单位。委托培养是指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承担,毕业后到原培养单位就业的培养方式,攻读期间可不转各种关系与材料。考生选择哪种报考、培养方式按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就业单位的协商结果和招生学校的录取意见而定。
问:今年硕士研究生报名方式、时间及考试时间有何不同?
答: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考生首先在网报时间内登陆http://www.chinayz.edu.cn网录入自己的报考信息,并记住自己的网报号和密码。在现场报名时间内到自己网报时所选择的报考点缴费,确认信息,进行电子照相,并在报名点打印出来的《报考信息表》上签字。
今年报名时不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由招生单位在复试时进行。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及学历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问:贵校接受推荐免试生吗?
答:目前,我校还没有接受推荐免试生。
问:读贵校的研究生有出国的机会吗?
答:有。我校每年定期选派优秀研究生到美国的西肯塔基大学、韦德纳大学和瑞典马拉达恩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等交流学习。
问:请问贵校设有哪些种类的奖学金?
答:我校设有新生奖学金,最高可达5000元。设有普通奖学金,无论你被录取为公费或是自费,你都可获得人均每月200元左右的奖学金。此外,我校还设有“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研究生同学可获得每月150元左右的补助。
注:2008年的报考条件到定稿之日为止还未颁布,本内容根据教育部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相关文件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硕士点介绍
区域经济学
本硕士点设在区域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学”学科是重庆市“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城镇化与城市经济、区域商贸与市场。
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区域经济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经济管理、政策分析和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
学术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各级各类课题23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3项,发表学术论文557篇,出版学术专著47部,提交研究咨询报告70余份,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交流活动11次,已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并具有较大的研究优势。
培养
名师简介:
王崇举教授,著名区域经济学专家,重庆工商大学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代表性成果有: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三峡库区科技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用高技术改造中西部传统产业”、重庆市政府课题“重庆教育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研究”等。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