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近五年来,研究室核物理课题组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一项,中国青年科技奖一项以及其他多项集体荣誉,如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培养的
放射性药物研究中心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放射性药物研究中心是科学院系统唯一从事放射性药物研究的基地,也是国内两个有一定研究基础和历史的放射性药物研究机构之一。我所进入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后,放药中心于2001年进行了重组。放射性药物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放射性药物及标记化合物示踪剂研究的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共同建立的工程中心。其研制的标记化合物产品包括核苷酸、氨基酸、激素和糖类等二百多种,几乎包括所有可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用的示踪物质。70年代成功研制 67GaCit、 201TlCl和Na123I等缺中子SPECT放射性药物,80年代率先进行了PET正电子药物的研究。90年代又开展了新一代治疗核素铼-188创新药物的研究,重点是研究诊断和治疗肿瘤及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
放药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氟-18等正电子核素、铼-188等放射性治疗核素以及氢-3等示踪核素)和非放射性标记技术(荧光标记、纳米粒子标记等)为核心技术,致力于构建分子影像、分子靶向治疗和分子示踪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结合纳米载药技术研究和中药有效成分改性研究,开展临床分子影像诊断药物、新型放射性治疗药物和纳米药物的研发,拓展分子影像、分子示踪和纳米技术等在常规药物筛选、生物学评价中的应用,同时开展上述技术在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目前核素标记技术平台巳建成并开始运行,正在筹建药物临床前研究评价技术平台。
中心自1960年起至今,先后承担国家科委、国家医药管理局、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863等四十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级的重大科研成果奖二十多项,其中标记化合物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又获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委火炬奖三等奖等奖项。获SFDA颁发的两个创新药物临床批件。起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核行业标准“188W-188Re色层发生器”。申请专利30项,其中已授权10项。每年有约30篇论文发表。
中心现有研究员3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以上学位4人,40岁以下占87.5%,研究生18名,博士后1名,是一支朝气蓬勃、高学历的科研队伍。
加速器与辐射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电子束辐照装置研制;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效应及改性;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课题:电子束辐照装置研制和开发;电子束离子阱(EBIT)研制;燃煤烟气电子束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低能电子帘加速器的研制;SBS辐射改性及其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技术研究;低烟无卤阻燃热和耐辐照热收缩材料的研制;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辐射降解及其应用研究;离子液体的辐射效应及微观结构研究;环境污染物的辐射处理技术研究。
先进探测仪器研究中心
面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按照我所的发展战略,坚持实验方法学研究和仪器设备研制的特色,与大科学装置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以公共安全为目标的先进仪器研究。目前以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百人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公安部专项研究课题为主,承担以下主要科研研究项目:基于离子迁移率谱仪(IMS)的毒品和爆炸物检测装置研究;高灵敏度IMS方法及技术研究;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应用系统、智能视频监控分析与识别技术研究;生物特征电子护照技术研究与实现;生物特征识别产品标准化及检测技术研究;高分辨率MicroSPECT成像系统及影像技术研究;核医学成像方法学和分子影像技术研究等。
中心现有高级研究人员10人,其中有院百人计划2名,博士生导师3人,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核技术及应用”两个专业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6名,目前担负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19名。
新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基于膜技术的先进环保与水资源化技术研究,包括膜科学与技术研究,膜的应用技术研究,膜生物反应器(MBR)的研究。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煤科总院上海研究院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