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08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9-16 0:00:13  来源:QQ 

上海有机所采取硕、博连读方式,学制一般为五年。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年集中进行学位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起在导师处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录取入学后第二学期末,以“师生互选、统筹兼顾,领导决定”的原则分配导师。入学第五个学期经资格考核,通过后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报考上海有机所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一律不填导师,只填专业,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的入学考试,按当年国家教委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的高低、及差额复试的成绩,以及综合在校的情况等,择优录取。本所各专业每年可按教育部规定,接收一定数量的推荐免试生。

我们热忱欢迎各校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应届本科生、和应历届本科毕业生踊跃报考我所研究生。

有机化学专业(070303)

一、专业介绍:

以天然有机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金属与元素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研究有机合成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着手,发展有机化学的反应、合成、方法和理论;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研究;以现代有机化学理论为背景,结合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原创性方法和算法;功能性大分子以及有机功能软物质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物理化学性能表征以及应用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向:

1、天然有机化学:主要从事结构复杂及具有高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合成。诸如具有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油菜甾醇及其类似物、抗疟药物鹰爪素类天然产物、前列腺素类似物、白三烯、昆虫信息素和具有抗癌活性的埃坡霉素、吡嗪双甾体等的合成研究和在复杂分子合成中应用改良的Sharpless反应,光氧化反应,反Diels-Alder反应等立体选择性方法学的研究;以及复杂分子的分离,结构鉴定方法的研究等。

2、生物有机化学:以现代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物理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为手段,发展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小分子并研究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具有抗癌、抗炎、抗菌以及神经活性的生物碱、环肽、甾体及糖类天然产物进行全合成,结构-活性关系,及其与靶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2)针对在细胞内外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子如G-蛋白偶联的受体、蛋白激酶以及细胞凋亡过程,发展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小分子调节剂并应用于了解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3)利用单晶-衍射或NMR 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以及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和构象,从而探讨活性小分子如药物分子作用的内在机制。4)研究酶,细胞或微生物催化的新反应,酶催化反应的机理,酶的改性等。研究酶或微生物参与的复杂分子的合成机理。

3、元素有机化学:有机氟化学、有机磷化学、有机硼化学等研究。有机氟化学领域:主要开展有机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的研究(如将一氟、二氟亚甲基、三氟甲基及全氟烷基引入有机分子),有机氟化学反应的研究(如亚磺化脱卤反应、电子转移反应等),含氟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含氟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氟化方法(其中包括高价金属氟化,电化氟化和气体直接氟化的手段改进和更新);有机磷化学方面,开展生命有机磷化合物的研究,有机磷化学反应的研究和有机磷萃取剂的研究;有机硼化学方面,开展了过渡金属及其他元素化合物催化促进下的有机硼的高选择性新反应的研究。

4、金属有机化学:主要开展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设计并合成新型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研究其结构及反应性能,研究金属—碳键和金属—氢键等的形成,化学转化和碳—金属键的淬灭,重点发展导向有机合成反应的金属有机化学;强调发展高选择性的催化反应,金属催化的材料化学。

5、物理有机化学:从事有机分子聚集体、非生物分子折叠和螺旋体、分子识别、纳米分子组装和分子器件、卟啉化学、仿生和超分子催化等方面的研究;在水或极性促簇性溶剂体系中进行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导致的分子簇集或分子自卷曲的研究;生命过程中有机分子的疏水亲脂相互作用与其生理作用关系等以及解簇剂的研究等。

6、有机分析化学:色谱与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质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7、有机计算机化学:以发现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新型功能材料的先导结构为目的,应用现代信息与计算技术从事计算机辅助波谱数据分析、化学信息学、中药信息学、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等方面的方法研究与系统开发;应用先进的化学计算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发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先导结构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8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