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炒股损失3750万 原校长被免人大 | |
·原校长单平失察 天津大学资金遭挪用炒股 | ·原天津大学校长单平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天津大学
一、天津大学2008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2850名,其中包括推荐免试生约600名,全国联考工商管理硕士生约120名。我校按学院下拨招生计划数,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数由各学院在复试前根据生源情况确定(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招生人数是我校按照2007年招生计划数制定的,2008年的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我校2008年招生计划数为准)。
二、考试类型及报考条件:
我校2008年考试类型包括: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工商管理硕士(MBA)全国联考和应届本科毕业推荐免试生。
1、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2006年9月1日以前毕业),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报考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报考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四门,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和数学为全国统一入学试题,另外一门业务课为学校自行命题(部分不考数学的专业两门业务课为学校自行命题),我校提供自命题科目的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初试科目调整规定,2008年教育学、心理学和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包含的各专业的初试科目为三门,分别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教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包含的各专业的初试科目均为全国统一命题;药学一级学科包含的各专业的专业基础综合为我校自命题。另外,2008年“蔬菜学”专业的考试科目均实行联合命题。
2、工商管理硕士(MBA)全国联考: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2005年9月1日以前毕业);或大专毕业五年或五年以上者(2003年9月1日以前毕业);研究生毕业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2006年9月1日以前毕业)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3、应届本科毕业推荐免试生:我校2008年接收部分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为我校推荐免试硕士生,由推荐学校负责部门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推荐工作一般应在2007年10月中旬完成(具体情况见我校网上通知)。
三、奖学金制度简介:
据教育部的部署,我校决定于2008年开始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将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与之配套的导师资助制,设立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培养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开支。
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按照学年的不同,设置了相应的奖学金体系。申请硕博连读的硕士研究生,在被确定取得硕博连读生资格后,可享受博士生相应奖学金。
奖学金体系具体如下:
1、对于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学校设立三个等级的奖学金,具体奖学金体系设置如下: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奖学金体系
等级 |
比例 |
奖学金(单位:元/年) |
备注 | ||
培养费 |
生活费 |
总额 | |||
二等奖 |
60% |
10000 |
300*12=3600 |
13600 |
培养费、生活费由学校资助 |
三等奖 |
10% |
10000 |
0 |
10000 |
培养费由学校资助 |
四等奖 |
30% |
1500 |
0 |
1500 |
部分培养费由学校资助 |
在第一学年,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统考生主要依据其入学的初试和复试成绩来确定;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可直接进入二等奖学金。
2、对于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年,学校设立四个等级的奖学金,具体奖学金体系设置如下: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二学年奖学金体系
等级 |
比例 |
奖学金(单位:元/年) |
备注 | ||
培养费 |
生活费 |
总额 | |||
一等奖 |
15% |
10000 |
400*12=4800 |
14800 |
培养费、生活费由学校资助 |
二等奖 |
45% |
10000 |
300*12=3600 |
13600 | |
三等奖 |
10% |
10000 |
0 |
0 |
培养费由学校资助 |
四等奖 |
30% |
1500 |
0 |
0 |
部分培养费由学校资助 |
在第二学年,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由其所在学院或学科负责,主要依据其入学后一年来的综合表现。硕士研究生享受奖学金资助的期限为两年,延期不享受奖学金。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南开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